本港訊 (特約記者 楊榮昭)錦屏文書”是繼湖南“女書”、貴州荔波“水書”之后又后又一珍貴重要的檔案史料。據統計,黔東南州境內目前保存完好或基本完好的“錦屏文書”約10萬余件,,它是清明以來黔東南州各族人民勞動生產和社會生活的原始記錄,是邊遠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現實的真實反映,具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價值。
自2006年以來,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領導下,黔東南州各級政府和部門高度重視“錦屏文書”搶救與保護工作,黔東南州各級國家綜合檔案館加大國家重點檔案搶救工作力度,積極采取措施,加強“錦屏文書”搶救保護工作,開展錦屏文書檔案搶救和保護、特藏室建設等,取得了顯著成績。
2006-2009年中央財政和市級財政共計投入搶救和保護經費達1000多萬元,目前全州五個項目縣縣已搶救進館“錦屏文書”5萬多卷,是黔東南州歷史上搶救國家重點檔案數量最多、搶救質量最好的一個時期。
目前,全州五個項目縣并對部分破損霉變的“錦屏文書”進行了裝裱修復。同時,還整理編輯了一批文字圖片匯編資料成果,黔東南州“錦屏文書”搶救保護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