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訊 (記者 周亮)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中,從江縣緊緊圍繞“以民族文化為內容,以民族村寨為載體,以原汁原味為賣點”的文化發展基本思路,多措并舉,積極組織開展民族民俗民間文化的保護與開發工作。
自2005年起,該縣全面開展民族民間文化資源挖掘、整理工作。積極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收集、整理和申報工作。到目前為止,共有 “占里生育習俗”、“小黃雙倍嘎”、“侗族老人節”、“苗族吃牯藏”、“岜沙苗族成人禮” 、侗戲“金漢列美”、“ 苗笛”、“ 侗族牛腿琴歌”、“ 瑤族長鼓舞”、“ 侗族鼓樓習俗”等10項被列入省級保護名錄;有侗族大歌、珠郎娘美、侗族木構建筑營造技藝、瑤族醫藥(藥浴療法)4個項目列入國家級保護名錄。岜沙村和小黃村被列為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增沖村被列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
該縣注重民族民間文化的傳承和后備人才的培養。制定了《從江縣民族民間文化拔尖人才管理辦法》,對有重大貢獻的民間藝人給予適當生活補助。組織民族民間文藝骨干進行培訓,自2004年以來,共培訓12期,受訓200余人。協助各民族村寨組織成立侗戲班、侗歌隊400余個。在重點民族旅游村寨嘗試把民族民間文化引入課堂,目前,該縣高增、小黃等民族村寨已聘請有當地民間藝人授課,開設有侗歌、侗戲等民族文化班。
加大民族民間文化的宣傳推介力度。從江縣“神秘岜沙”“瑤族藥浴”“占里計生文化”等系列民族文化宣傳專題片多次在中央電視臺、旅游衛視等多家電視媒體播出;《中國國家地理》、《陽光之旅》等雜志以及《黔東南行知書》、《中國古鎮游》等叢書均以大篇幅對從江民族民間文化進行了推介;1986年,小黃4名青年女歌手在巴黎演出時引起整個巴黎藝術界的轟動,被巴黎藝術界譽為“清泉閃光之音樂”;在2005“多彩貴州”歌唱大寨中,由小黃10姐妹演唱的侗族大歌《春蟬歌》奪得首屆“多彩貴州”歌唱大寨民間唱法最高獎——金黔獎;2006年9月,由小黃四十名農民青年歌手組成的貴州代表隊參加了“和諧中華”第三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匯演;2007年4月,小黃9 名侗族小歌手隨國家領導人溫家寶出訪日本;2006在“開磷杯”多彩貴州旅游商品“兩賽一會”活動中,從江縣選送的“風情從江、和諧天堂”千人繡獲黔東南州民族文化旅游商品設計大賽一等獎,獲貴州省民族文化旅游商品設計大賽“特別提名獎”。
積極申報項目、開展對外交流合作。一方面通過爭取上級資金支持,在民族旅游村寨增設消防設施,修建步道、學校、衛生院,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另一方面通過與各級研究機構廣泛交流合作,增加該縣民族民間文化研究的廣度和深度。2009年,聯合國-西班牙千年發展目標基金貴州從江項目正式啟動,將在加強民族文化的保護,提升廣大少數民族文化敏感度、認知度,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進行有益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