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30日,一座高為8.4米的侗族鼓樓架子豎立起來了。12根圓柱杉木和小圓柱通過100多匹木枋的穿榫,不用一釘一鉚,連接成八角形狀的鼓樓。在場的上海師傅們由衷地發出贊美之聲。
這個侗族建筑所需的300多立方米的杉圓木和20名工匠師全部來自黎平縣高進侗寨。在民族建筑方面,高近村人才輩出,當地木匠師傅能建筑古戲臺、花橋、鼓樓、四合天井樓。楊應琪是當代具有代表性的侗族建筑師,他在黎平建有100多座花橋、鼓樓。到外地建有錦屏花橋長138米,榕江車江建有高38米的鼓樓、黔東南州府凱里橢圓形花橋式的民族體育場建有長640米的長廊和在從江縣城建一座21層高的鼓樓。楊應琪2001年榮獲中國風景園林學會授予“園林古建筑技術名師”稱號。據楊應琪介紹,上海世博會·貴州館的侗族木工建筑有鼓樓、花橋、吊腳樓共三座。占地面積900多平方米。三座木工建筑要在2010年4月底全部完工。目前,楊應琪等8人專門在上海世博會做安裝,掌墨師楊正標組織12名寨上工匠在高進村專門加工木料的構件,然后運到上海世博會·貴州館由楊應琪等8名工匠師豎立組裝。
據楊正標介紹,截至12月30日已完成上海世博會侗族建筑木料加工80%,完全有把握在2010年4月竣工。
(陸書明 朱法科)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