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訊 (特約記者 張奎) 養雞走出致富路,婦女也撐半邊天,臺江農民婦女楊留應靠科技養雞年賺15萬元,成為當地致富帶頭人。
楊留應是臺江縣臺盤鄉農民,2004年,她經過反復思考,調查市場,發現養雞周期短,見效快,能夠賺大錢。于是她向農行、信用社貸款,和親戚朋友借錢,籌集30萬元創辦了養雞場。
由于人力不夠,缺乏經驗,養雞遇到了很大困難,楊留應咬緊牙關,和丈夫的父母一起在工棚里摸爬滾打。三個月后,第一批雞雛終于飼養長大可以出售,她第一次嘗到了甜頭。
楊留應告訴記者:剛開始,資金困難,墊料也困難,要去老百姓家一家一家的收墊料,還要挑到這里來,真的很辛苦,有時候我想過要放棄,但是想想,都投資了那么大,付出了那么多,放棄了太不劃算了,只好硬著頭皮做下去。
養雞場創辦以前,楊留應的丈夫曾在外打工三年,學得了一門科學養雞技術,如今正好派上用場。丈夫在工作閑暇之余,經常給她傳授養雞技術。連續幾年來,楊留應利用所得利潤擴大規模,豐富養殖雞的種類,養雞場實現了“滾雪球”式發展。到2009年,養雞場總銷售15萬只雞,年產值260萬元,年純收入達15萬元。
楊留應不僅依靠科技養雞打響了自己的品牌,發家致了富,還帶領周邊群眾壯大養雞事業,共同走上了致富路。據楊留應丈夫潘家榮介紹:為了增加老百姓的收入,楊留應又帶動了十來戶養雞戶加入進來,成立了臺江縣大營家禽生態養雞農民專業合作社。
楊留應利用閑置牛棚、工棚改造成養殖房,擴大合作社的養殖規模,盤活固定資產,提升融資水平,帶領群眾實現增收。目前資產近70萬元,年出欄將近20萬只雞,年產值近300萬元,產品暢銷凱里、臺江、遵義等地,楊留應成了養雞名人,養雞圓了她的致富夢。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