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6月份全國CPI同比上漲6.4%,創3年來新高,其中豬肉價格上漲57.1%,影響CPI上漲約1.37個百分點,對CPI貢獻超過20%。豬肉價格如此上漲實屬罕見,下半年要想有效控制通脹,首先必須控制豬肉價格。那么,豬肉價格上漲的癥結何在,又要如何破解這一癥結?
豬肉價格 中國式通脹的典型標本
作為中國人食用量最大的肉類,豬肉的價格波動,不僅在統計學上影響CPI指標的走勢,更是在事實上影響居民的物價體驗。豬肉是物價傳導鏈條的極重要一環,對宏觀經濟及政策的影響很大。謂之事關穩定大局,亦不為過。
眼下,中國經濟正在經歷一場通脹遭遇戰,而豬肉價格的調控則是其攻堅部分。持續走高的豬肉價格,既有短期的因素,也有長期因素;既有產業本身的因素,也有金融方面的因素。
這也正是通脹探因的視角。豬肉價格因此可以作為觀察中國式通脹的一個標本。如何破解中國經濟特有的“豬癥結”?豬周期疊加宏觀經濟周期,難題何解?
經濟周期遭遇“豬肉癥結”
今年以來,國內豬肉價格持續走高。淡季不淡,進入夏季尤其是6月中旬以來,豬肉價格更是一飛沖天。截至目前,零售市場的豬肉價格依然不穩定。一頭出欄的生豬價格,則從往年的11元每公斤上漲到23元每公斤。
然而,有關調查卻顯示,從養殖到銷售的一系列過程中,高漲的豬肉價格并沒有為養殖戶甚至是經銷商帶來高額的利潤。支撐豬肉高價的并不是利潤,而是貨源減少、養殖成本增加、市場價格帶動等因素。
這個情景似曾相識。就在區區數年前的2007年前后,國內豬肉價格同樣經歷了一場過山車運動。彼時,豬肉價格同樣牽動著CPI的神經,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后者的走勢。
據業內人士介紹,國內豬肉價格的波動期一般為3年。具體而言,2006年9月至2008年4月,豬價處于上升期,養豬盈利較多;2008年5月至2009年4月,處于回落期,養豬略盈利;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處于低谷期,養豬虧損嚴重;2010年6月開始,豬價止跌回升,現正處于上升期。
中國經濟能否承受每三年爆發一次的“豬肉癥結”?
國家統計局14日公布的《50個城市主要食品平均價格變動情況表》數據顯示,7月上旬豬肉價格繼續走高,比6月下旬上漲了1.9個百分點。豬肉價格的上漲直接推動了CPI數據節節走高。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6月份國內CPI同比漲6.4% 創三年來新高,其中豬肉價格飆漲的拉動作用就占了兩成。
與此同時,經濟增速下滑乃至硬著陸的擔憂依然部分存在。根據國家統計局剛剛發布的數據,GDP從一季度增長9.7%到二季度增長9.5%,GDP增速是否顯現放緩跡象?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盛來運對此回應稱,上半年經濟運行總體良好,繼續朝著宏觀調控預期方向發展。
對于豬肉價格的上漲成為新的漲價因素,盛來運并不避諱。不過他表示,要全面看待豬肉價格的上漲,“不能把所有責任都推到豬肉的價格波動上。”
6月份豬肉價格之所以出現同比57.1%的漲幅,盛來運稱,主要還是因為去年的基數比較低,2009年、2010年豬肉價格一直在低位運行,尤其是2010年6月份,豬肉價格比較低。
在他看來,正是因為去年這個時候豬肉價格比較低,養豬效益差,所以很多生產者減少了存欄量,不愿意養豬,造成了今年上半年豬肉的供給不足。此外,上半年以來出現了瘦肉精事件,也加大了市場的波動。
豬肉價格的上漲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成本推動。與2007年的那次上漲相比,這次豬肉價格上漲的機制發生了一個很重要的變化:人工成本、飼料成本、環境治理成本、運輸成本等的增加,推高了養豬的綜合成本。
因此,盛來運表示,要用市場化的手段來調控,特別是要加強生豬的生產和供應。
溫總理10天內三次關注豬肉價格
豬肉問題納入決策層的視野。日前,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門研究了穩定豬肉價格的措施。此外,農業部等多個部門也宣布出臺針對生豬生產的扶持與保障政策,以穩定豬肉價格。
外界還注意到,在短短十天之內,溫家寶總理三次對豬肉問題表示關切。
2007年豬肉價格較快上漲,國務院及時出臺了能繁母豬補貼、保險,扶持規模化養殖等措施,豬肉價格在半年內穩定了下來。業內人士指出,在應對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而大量投放流動性之后,此次“豬癥結”成因更為復雜,把目光局限在生豬產業鏈上是不夠的。
換言之,當前豬肉價格的暴漲即“豬癥結”,正是中國式通脹的縮影。這顯然需要更為全面的應對措施和解決思路。
國務院常務會議就此指出,必須按照統籌兼顧、綜合施策、長短結合、標本兼治的原則,進一步完善扶持生豬生產的政策措施。要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落實長期的扶持和保障措施,盡量減緩周期性波動,防止大起大落。
國務院六大措施劍指要害
國務院提出的具體措施包括:加大生豬生產扶持力度,加強對養殖場的投資與補貼政策;加強生豬公共防疫體系建設,落實免費強制免疫和無害化處理補助等政策;強化信貸和保險支持,增加對規模養殖企業的信貸支持,并提高生豬保險覆蓋面;妥善安排低收入群體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生活,建立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的聯動機制;加強生豬等“菜籃子”商品生產、流通、消費領域的統計、監測和分析,及時掌握生產狀況和市場變化。
農業部也提出,將采取六項措施發展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應,穩定生豬生產發展,為豬肉價格長期穩定奠定基礎。一是繼續落實生豬良種補貼、扶持“菜籃子”產品生產等中央扶持政策;二是加快發展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三是加強對生豬主產省的督導檢查與指導服務;四是切實強化生豬疫病防控;五是繼續抓好生豬“瘦肉精”專項整治;六是增加固定監測點數量,及時掌握生產和市場動態變化情況,強化生產監測與信息引導。
商務部則將在生產和流通環節上加大對生豬生產扶持,將出臺一系列保護和促進性的政策,保證豬肉市場穩定。
就未來豬肉價格走勢,專家認為,隨著價格對生產的刺激和消費的調節,生豬價格繼續上漲的空間有限。預計今年七八月份后豬價同比漲幅將逐步回落。但受養殖成本高等因素影響,豬價將總體保持高位。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