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訊 眾人嫌棄的地溝油也能變廢為寶,而且還能享受一些政策優惠。7月13日,財政部經濟建設司發文指出,中央財政已預撥3.16億元補助資金,支持北京市朝陽區等33個城市(區)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
然而,市場并未因為這一免稅政策而歡欣鼓舞。
財政出手引導
記者注意到,6月30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對去年底下發的《關于對利用廢棄的動植物油生產純生物柴油免征消費稅的通知》中所涉及的“廢棄的動物油和植物油”范圍進行了進一步明確,其中包括餐飲、食品加工單位及家庭產生的不允許食用的動植物油脂,如泔水油、煎炸廢棄油、地溝油和抽油煙機凝析油等。
“可見,地溝油只靠管是管不住的。”對此,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昨日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由于利益差距太大,一些不法商販會鋌而走險,因此政府在整治地溝油方面要從嚴查嚴懲和引導兩方面同時出擊!把a貼就是引導的一個方面。”
曾有專家表示,計算下來,一噸地溝油轉化成生物柴油可以少交300多元的稅。但即便如此,市場卻并未因這一免稅政策而表現出積極的反應。
對此,林伯強認為,相對于回流餐桌所花的成本,這個補貼金額顯然并不夠大,并不足以吸引煉油廠家加大對地溝油的轉化利用。
完善尚待時日
從免征消費稅,到對試點地區進行財政補助,政府對利用地溝油轉化生物柴油的引導已越發明顯。但對于生物柴油生產廠商而言,他們似乎也有困惑。
《國際金融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以地溝油為原料生產生物柴油的企業很少,而且都是一些零星的小企業在嘗試。
濰坊中圣化工有限公司的張先生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其公司所生產的生物柴油原料有一部分是地溝油,但購進地溝油很困難,且成本也高,因此其公司只生產了一年生物柴油,就放棄了。
“原料都進不到,何談生產?”林伯強指出,目前中國在地溝油轉生物柴油的技術和產能方面都不成問題,如果不加以合理利用,一旦由于地溝油造成的食品安全問題嚴重化,國家將付出更大的成本。
地溝油轉化成生物柴油這條產業鏈為何不被看好,有業內人士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透露,除利潤較低的原因之外,目前市場上生產的生物柴油質量較低也是問題所在,且關于生物柴油的標準還不完善。而由于生物柴油的銷售渠道很窄,即便能用地溝油生產出合格的生物柴油,控制終端的中石油和中石化可能也不太愿意購買。從生產角度看,原材料不足;從銷售角度,銷路又不暢。在這樣的困局下,基本不會有工廠敢冒險投入到地溝油轉生物柴油的生產中去。
上述人士還對記者表示,關鍵問題還不是地溝油收購起來雜亂無章,而是收購之后如何消化和轉化的問題。政府除了要高價回收外,還應成立或扶持相關的企業承擔起地溝油轉生物柴油的責任,形成完整的產業鏈。
他山之石可鑒
據林伯強介紹,日本在整治地溝油方面有很多經驗值得我們學習。日本政府會出高價并指定專業的公司收購地溝油。政府會將地溝油提煉后用作垃圾車的燃料。
而據記者了解,日本廢油回收公司以每升1.5日元甚至是免費的價格從餐飲企業回收廢油,經提煉后變成的生物柴油賣給政府可以賣到每升88日元,處理地溝油的技術成本每升約為28日元(含人工)左右。
“地溝油流向餐桌,和地溝油成為生物柴油,兩者利益之差不能太大。政府必須致力于增加地溝油流向餐桌的成本,和減少地溝油成為生物柴油的成本。”林伯強告訴記者,柴油的價格一噸是8000元,食用油是10000元;用地溝油做成生物柴油的成本則是6000-7000元,而地溝油做成食用油的成本只需要300-500元。
此外,記者也了解到,在日本,回收來的廢油中會立刻加入一定比例的蓖麻油以防重新被使用。蓖麻油是完全無法食用的,這樣,不僅方便了日后提純時使用,還可從根本上防止地溝油重新流向餐桌。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