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某大學附近某書店里陳列的各種外語類書籍
據上海世博會官網,共有246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展上海世博會,共召開3萬多場國際會議,參觀者達7000多萬人次。主辦方為此組織了一支龐大的翻譯隊伍。上海外國語大學19個語種的志愿者全數被上海世博局預訂。此外,上海各大高校都為上海世博會組織培訓志愿者。復旦大學外文學院提供世博期間271位特殊崗位語言類志愿者。
在語言服務方面,廣州亞運會與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合作,共同成立多語言服務中心,設立20條口譯熱線,由該校師生擔任翻譯,提供英、俄、阿、日、朝(韓)、泰等九個語種、24小時語言翻譯服務。
移民留學擴大外語行業版圖
外語行業勢力的進一步擴張得益于移民和出國留學潮流。繼上世紀7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兩撥移民潮后,近年我國移民人數又一次迅速增長。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輸出國。另一方面,隨著我國與國際接軌程度日益加深及家庭經濟實力提高,出國留學的氛圍。記者曾對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外語專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近六成學生表示有出國意愿。
無論是移民一族還是留學申請者,要在國外順利展開生活或學習,語言基礎十分重要。一般來說,移民族在語言能力方面沒有硬性要求,但具備一定外語能力有助于融入國外生活。相對而言,出國留學則必須攻克語言關。例如申請到英語系國家修讀碩士學位,大部分學校都要求申請者必須參加托福或雅思考試,并按學科要求同時參加GRE或GMAT考試。優秀的語言成績將為申請增加不少成功率,在申請國外名校或熱門專業時尤其如此。語言成績對于申請的重要性促使留學申請者紛紛報名參加專業的語言輔導及相關考試指導班,各類外語培訓機構一時間風生水起。外語行業也因此成功辟出新路。
今日 尷尬的處境
外界叫好一片
近年來,外語行業幾乎淹沒在外界一面倒的好評中,“就業好,待遇高”成為外語從業者的職業標簽。其中,小語種后來居上,最受追捧。在很多人看來,精通一門外語,尤其是小語種,就能使求職者成為“皇帝女”,“不愁嫁”。在各種小語種中,最火的要數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亞加達專修學院的劉老師告訴記者,阿拉伯語是廣州時下最吃香的小語種,專程到該校打聽相關課程的人最多。有從事外語教育的廣外09屆畢業生推薦學生學西班牙語。她認為,西班牙語能在短期內學成,且工作好找,薪酬待遇都很高。
除此之外,另外一些小語種的“錢”途也十分可觀。廣外一位大三的葡萄牙語學生告訴記者,任課老師建議學生把廣交會日薪叫價到800元以上,因為葡萄牙語“很搶手”;據了解,世博期間,上海外國語大學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的學生在上海移動外語呼叫中心當坐席,月薪達6000多元;上外一位熱衷于做西語翻譯兼職的“業務哥”,日薪常達800元以上。
網絡上有這樣一則笑話描述小語種熱:“西班牙語的說好就業,葡萄牙語的笑了;葡萄牙語的說用途廣,法語的笑了;法語的說要去歐洲,德語的笑了;德語的說很優美,意大利語的笑了;意大利語說地盤大,俄語的笑了;俄語的說要挖石油,阿拉伯語的笑了;阿拉伯語的說要進外企,日語的笑了;日語的說很時尚,韓語的笑了;韓語的說要進大城市掙大錢,學小語種的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