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林教育的創始人之一 梁寶清老師
保聲譽還得保飯碗?
“我們做教育的,獲得更多的是名聲,很多教育工作者之所以選擇這個行業都是想為社會多做點事,真正賺到的錢不多”。 梁老師坦承,自己的公司也曾經歷倒閉危機。“雖然分公司一直在虧本,但因為之前有學生報讀了,我不能就這么把學校關掉。”記者也發現韓亞韓國語學院白云校區雖然只有兩個學生在上課,但課程照樣開,且師資水平跟天河校區一樣。“只要有一個學生,就得開課”,梁老師道出了教育行業的無奈。
為效益鋌而走險 踩灰色雷區
目前國內外語培訓機構五花八門,良莠不齊,一些培訓機構為盈利不惜挑戰道德和法律底線,從事不正當的業務。“權威提供X年X月四六級答案!一手操作,考前送考中!穩過”。記者注意到,在各高校校園內,類似的四六級、雅思、專四、專八等外語考試的“包過”廣告隨處可見。不少培訓機構為吸引學生,承諾為報考四六級的社會人士掛靠在某些高校里,但費用非常高。原本16元、18元的六級報名費在培訓機構中變成450元,有的甚至高達800元。
一位沒有通過英語四級的女學生,因為擔心不能順利出國,選擇通過相關渠道購買四級證書,但在繳納了2800元后卻遲遲未見證書蹤影。
梁寶清認為,外語培訓機構設立的門檻比較低,加上缺少相應的管理制度,某些培訓機構為牟利而走灰色地帶是造成上述亂象的主因。
三、專家建議
針對外語市場現狀,熟知社會就業形勢,同時通曉金融、教育和心理的梁寶清為眾多外語專業的求學者和外語愛好者提供兩個建議。
外語像武藝,千招會不如一招精
梁寶清認為,語言只是工具,沒有必要因為外語吃香而“濫學”,要學得好,學得精,才有用武之地。“無論是哪個語言,學專業一點,都更好找工作。普通話好都容易找工作。千招會不如一招精啊!”梁老師笑道。
證書有時是“浮云”,實操能力更顯優勢
梁寶清認為,社會對人才的評判標準一直在變化。70年代懂電腦的吃香, 80年代會講流利英語的便是人才,90年代講的是綜合能力。可現在大家都具備了這些東西,所以只會一門語言已經很難成為求職優勢。他指出,英語能力證書大家都有,考不到的也會想辦法去弄。除非是在政府機關,否則這種做法意義不大。“若在面試過程中能跟考官用流利的外語對上話,并能展示自己的綜合能力,那不是更好?”梁寶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