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黔東南州人民政府網 連日來,在丹寨城鄉各處可以看到,一輛輛送水車奔赴在抗旱保民生一線,一臺臺抽水泵在河溪突突抽水抗旱保苗,這是該縣抗旱保民生、保生產、保穩定的一個縮影。
進入七月份以來,丹寨出現持續高溫干旱少雨天氣,降雨量較歷年同期偏少,部分村寨飲用水源枯竭,河溪斷流,田地龜裂,各鄉鎮也出現不同程度的旱情,給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生產造成了不利影響。
災情就是命令。丹寨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把當前抗旱救災工作當作最大的民生來抓緊抓實,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對抗旱救災工作再調度、再安排、再部署,及時啟動了抗旱救災三級應急響應。縣財政緊急下撥了20萬元的抗旱基金,用于解決運水車費用、抗旱機具的用油用電等。縣四大班子領導分赴重旱區檢查指導群眾抗旱自救,幫助旱區群眾解決困難和問題。
“把抗旱救災作為當前‘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當作最大的民生抓緊抓實,要不計成本、千方百計地切實解決好群眾生活用水困難。在有水源的地方動員群眾及時抽水抗旱保苗,千方百計把災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程度。”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縣防汛抗旱指揮長陳政蘭如是說。
丹寨縣按照“先生活后生產、先節水后調水、先蓄水后放水”的原則,優先解決山區人畜飲水困難,特別是保證農村五保戶、困難戶有水喝。同時,加強水資源科學調度,盡力多提、多引、多蓄,確保水稻也“喝”上“救命水”。
截止8月3日,丹寨縣自旱情發生以來,據統計,累計投入抗旱資金129萬元,其中,中央撥款15萬元,地方財政、鄉鎮投入48萬元,社會及群眾自籌66萬元;出動抗旱人數1.76萬人次,抗旱設施泵站15站,流動抗旱機具638臺次,抗旱用電3.1萬度,抗旱用油2.8噸,臨時解決了3319人、1572頭大牲畜飲水困難。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