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麻江縣政府辦消息 9月15日,省委常委、省軍區政委石曉少將在凱里軍分區、中共麻江縣委負責人陪同下,深入麻江縣杏山鎮六堡村查看農村旱災情況,指導抗旱救災工作。
石曉少將一行,先后就麻江縣受旱災區群眾日常飲水、農業抗旱自救、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基層組織和武裝建設、部隊搶險救災等工作深入調研。石曉少將輕車簡從,深入田間地頭,到百姓中間,慰問困難群眾和基層官兵。為六堡村70余歲的困難戶吳本周、王國林、趙會亨和80余歲的抗美援朝老兵趙通章分別送去500元慰問金和大米、食用油、礦泉水等急需的生活用品,捐贈杏山鎮黨委、六堡村黨支部共2萬元慰問金。
六堡村是麻江縣旱情最嚴重的高海拔山區,該村是畬族聚居的少數民族村寨,全村555戶2465口人,以畬族居多。自今年8月以來,麻江縣消防大隊官兵每天動用兩輛消防車,按時往全村的蓄水池注水,每次送水約11噸,每天兩次,有效解決了全村555戶2465人的飲水困難。看到消防車正嘩嘩地往蓄水池里灌水,村民們興高采烈地排隊取水,肩挑手提往家里運水,石曉少將走上前去緊緊握住消防官兵的手,說“同志們辛苦了,你們的工作很重要”。
在炎炎烈日下,眼看顆粒無收的稻田里,杏山鎮的一支民兵應急分隊正幫助村民收割水稻。石曉少將與汗流浹背的民兵一一握手,接過村民手里干枯的水稻,詳細詢問情況。目前,杏山鎮有干部職工組成民兵應急分隊1支隊員35人,13個行政村分別組建應急小分隊,每隊20人,共295人投入到各村幫助村民搶收改種。得知村民在黨委政府的民兵應急分隊幫助下,抓緊時間割除水稻準備改種油菜,石曉鼓勵村民要有信心把生產搞好,相信軍民攜手一定會戰勝旱災,生活會好起來。
在村委會的組織下,六堡村村民們正在熱火朝天地鋪設水管網。為解決六堡村村民飲水問題,中共麻江縣委書記龍世勇親自牽頭,縣政府率縣水利、供電等多個部門紛紛投入建設。目前已從野雞巖2號洪洞引水到破塘河修建100噸積水池1個,80立方米壓力池1個,泵房2間,安裝11千瓦擔水設施一套,50千伏安變壓器1臺,10千伏線路100米,鋪設引水管網3100米,供水管網2350米,共投資28萬元,其中,水利部門投資22萬元,供電部門投資6萬元,解決了9個自然村寨228戶1061人以及386頭大牲畜的飲水問題。石曉來到現場,得知這些水管要鋪設進家家戶戶,村民即將喝到飲用水,減少挑抬環節,面對渴盼早日喝到自來水的村民,周圍紛紛感謝黨感謝政府的群眾心聲,石曉少將十分親切地蹲下身子與群眾交談,了解他們的家庭生產生活以及現在面臨的困難。
石曉少將在與縣、鎮、村的座談中,充分肯定了麻江縣軍民在抗旱救災中取得的成績,指出:當前,我省遭遇百年罕見的旱災,但各級縣、鎮、村黨委組織有力,特別是像凱里軍分區、麻江縣這樣組織民兵應急隊伍,哪里有需要就在哪里戰斗,做法好,抓得實,發揮了戰斗堡壘的重要作用。
石曉強調,災害還有可能持續,基層是群眾的主心骨,雖然大家都非常辛苦,還得做好持續抗旱的準備,只要軍分區和各級黨委政府,遵照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的指示,軍民攜手,就能同心同力打贏這場抗旱攻堅戰。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