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岑鞏縣注溪鄉小堡村楊家坡組雜稻制種基地的豐收景象。
時值岑鞏縣2.25萬畝“金種子”收獲的季節。8月24日,記者在該縣大有鄉臘家畈村看到,萬畝“金種子”已經成熟。同一天,記者在注溪鄉小堡村楊家坡組看到,農民正在稻田里忙著收割。
“今年由于陽光充足,谷粒顆顆飽滿,我家種的5畝多金種子熠熠生輝,豐收在即!70多歲的村民戴連生高興地說。
據岑鞏縣農業部門負責人楊喜平說,該縣發展雜稻制產業已有30多年歷史,目前已成為貴州最大的雜稻制種基地。主要分布在該縣思陽、注溪等10個鄉鎮水源條件相對較好的村寨,村民習慣稱雜稻種子為助農增收致富的“金種子”。
今年,該縣雜稻制種面積2.25萬畝,受旱近2千畝。但由于雜稻在抽穗授粉期天氣干燥,種子籽粒較往年飽滿,預計總產量622.5萬公斤,總產值7470萬元,將帶動1.2萬農戶致富。(楊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