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訊 沸沸揚揚的“天價茅臺”余波未了,“天價茶葉”再添波瀾。清明期間,河南幾場春茶推介會上,高端信陽毛尖竟達到每斤13萬元。由此引發(fā)的價格高低、銷往何處、由何人消費等議論,加重了民眾的焦慮。
天價茶葉的不斷涌現(xiàn),恐怕不是簡單的市場供求關系能解釋得了的。近來一段時間,媒體報道今年的高端西湖龍井竟達到每斤18萬元,“熊貓茶”更是達到20多萬元一斤,如今信陽毛尖也躋身每斤十多萬元的行列,如此之多的“高端”茶葉不斷出現(xiàn),自然引起社會關注。
公眾對茶葉價格的關注,有對自身利益訴求的現(xiàn)實關切。在中國這樣一個茶文化歷史悠久的國度,茶早就成為不少普通家庭的必需消費品。在“姜你軍”、“向前蔥”不斷撩動公眾敏感神經(jīng)的當下,“高端”茶葉紛紛現(xiàn)身,是否會拉動全線產(chǎn)品價格上揚,提高廣大普通群眾的生活成本,同樣是人們關心的問題。
天價茶葉的出現(xiàn),更讓人們對其與公務消費的關聯(lián)產(chǎn)生遐想。基于社會保障的現(xiàn)實考量,天價茶葉又會有多少是購買者買來供自己消費的?“喝者不買”、“買者不喝”幾成社會一致評判。人們擔心天價茶葉可能成為拉關系、走后門的“糖衣炮彈”,或是用于公務消費,助長不正之風不能不說沒有道理。
近些年來,茅臺等高端白酒一路瘋漲,同樣引起社會廣泛詬病。今年“兩會”期間,一些代表委員提議地方公務接待對茅臺等天價酒進行限制。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天價茶葉現(xiàn)身,難免讓公眾產(chǎn)生為天價酒變相補缺的猜想。
繼續(xù)加強公共財政支出的合理設計,深入推動“三公消費”公開,堵住“三公消費”的大嘴。而只有“三公消費”不再成為眾矢之的,縱使更多天價商品不斷面世,百姓也會多些坦然、少些不必要的焦慮。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