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訊 邊是國際市場奶品原料價格不斷下降,一邊是國內市場“洋奶粉”零售價“翻筋斗”,國內外奶粉價格為何走出如此嚴重背反的曲線?
“大頭娃娃”、“結石寶寶”、“牛奶添加牛尿”……國內奶業每發生一次安全事件,洋奶粉價格就狂飆一次。消費者對國內奶粉品牌信心不足,只好以數倍的價格購買洋奶粉,令國際奶業巨頭在中國內地市場坐享“誠信溢價”帶來的暴利。
廣州黃埔海關統計數據顯示,廣東省進口奶粉最近一兩年每年都會增加20%左右,價格也一路飆升。洋奶粉占據國內市場半壁江山,控制了高端奶粉市場的定價權。國內排名前十位的奶粉品牌有5個為外資品牌,占據的幾乎全是一二線城市的高端市場。
我國每年有約1600萬名新生兒,奶粉市場需求巨大,國內乳品企業應當將市場壓力轉化成重塑消費者對國內品牌信心的動力,借鑒國際乳企質量控制制度和管理理念,真正做出讓消費者放心的好奶粉。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