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兩市小幅低開,滬指失守20日線。不過,就當業界普遍迷失投資方向之時,《“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推出仿佛一劑強心針,又為下一輪大盤的上攻找到了方向。而根據記者統計,七大戰略新興產業概念股中至少有6個板塊收紅,其中節能環保板塊股票平均漲幅超過0.76%領漲。而這七大板塊概念股的周平均漲幅和月平均漲幅更是高達2.26%和2.38%,顯示出良好的投資前景。
細則影響股價表現持續度
昨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確立了七大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方向,這也為當前經濟發展提供了難能可貴的方向感。會議明確指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一項重要戰略任務,在當前經濟運行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對于保持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規劃》面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提出了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發展方向和主要任務,涵蓋了節能環保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以及新能源汽車產業等,《規劃》還提出了20項重大工程。
“現在市場基本已經達成共識,這七個領域肯定是我國經濟下一步的增長點,所以市場有所表現不足為奇。”一位分析師向記者表示,“至于這波行情的長短,具體還要看這七大產業發展的落地政策如何,政府的導向下,是否成長出高增長的企業。”
醫藥生物和環保股一馬當先
新興產業概念股昨日表現優異。根據巨靈平臺統計,除了涵蓋范圍過廣的高端裝備制造業板塊,以及這兩日仍受困安全問題的新能源汽車板塊微跌之外,其他板塊均收紅。其中節能環保板塊個股漲勢搶眼,全線飄紅,格林美、英威騰雙雙漲停領漲,鐵漢生態大漲5.8%,萬邦達、巴安水務、東江環保等漲幅均超4%。概念股平均漲幅高達0.765%居七大領域之首,而該板塊個股平均周漲幅與月漲幅也頗為搶眼,分別高達2.92%與3.56%。
該板塊昨日爆發與日前舉行的全國財政節能減排工作會議也有一定關系。財政部副部長張少春表示將加強政策綜合的集成,扎實做好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試點。據統計,“十一五”期間我國主要再生資源回收價值已累計達1.93萬億元,平均年增長23.1%。而張少春表示未來力爭到2015年,主要資源利用總量達到2.66億噸,產值達到1.2萬億元。分析師預計,“十二五”期間行業產值年均20%以上和固定資產投資年均30%以上增速值得期待。
與此同時,《生物產業“十二五”規劃》即將印發也引爆了相關行情。據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醫藥處處長李宏此前透露,“十二五”末生物產業產值達到4萬億,其中醫藥產業總產值達到3.6萬億,較2011年產值1.5萬億增長一倍以上。相關個股表現強勢,萊茵生物,永生投資先后封住漲停,武漢建民、麗珠集團等漲幅居前。
市場寄望誕生偉大公司
市場人士也對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給出了較為正面的評價。渣打銀行經濟學家李偉就認為,這一政策在刺激當前經濟增長的同時,也可以進一步通過助推產業轉型,從而改善我國當前的增長結構,“短期內應該會進一步利好市場,但我們更應該注重長遠的結果。”在他看來,整個行情的長短取決于下一步具體政策的實施腳步,“各地必須因地制宜制定各種指導政策,配合中央的產業轉移方向,讓資源真正流入這些實體經濟。”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向曉梅則認為,發展戰略新興產業并不是“空中樓閣”,更要通過“新興產業帶動傳統產業升級,從而拉動制造業整體升級的效果”。而這對于在傳統產業中具有巨大存量優勢的長三角、珠三角等地都是十分必要的。
“此前各地在發展過程中,往往具有行政干預色彩,很多決策都違背了產業發展自身規律。現在很多產業都要開始進入‘優勝劣汰’的洗牌階段,我們現在就要避免讓新興產業再走傳統產業的老路。”暨南大學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朱衛平就認為,“要做到這一點,政府就應該進一步尊重市場,盡可能減少行政干預,創造良好的市場氛圍,更多讓企業去參與。”李偉也認為,必須讓戰略新興產業真正實現效益,“讓企業愿意投入,找到適合自己轉型的角度,并產生效益,這樣整個產業的發展才能有持久的動力。”
近年來,廣東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迅速,日益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在全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從產業規模上來看已經位于全國前列。2010年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達1.1萬億元,增加值2800億元,居全國前列。其中,高端新型電子信息產業產值約4848億元,增加值約1212億元;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產量約占全國的40%,居全國首位;生物醫藥成為我省重要支柱產業之一,各項經濟指標居全國前列;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等產業發展迅速;軌道交通裝備、航空等產業技術進步和發展速度走在全國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