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記者多次在觀音橋步行街尋找這位“勵志哥”,幾名賣水果的小販告訴記者,“好幾天沒有見到他了”。
5月27日,在市民的幫助下,記者終于在觀音橋步行街地下通道旁見到了“勵志哥”。記者見到他時,他正在給一位老婆婆稱杏子,他用手肘幫忙揀果、裝袋、稱重、收錢、找零……動作非常麻利。“這個杏子甜不甜啊?”有路人詢問。“有一點果酸味的。”熊維博坦誠地回答,讓人意外。
“勵志哥”名叫熊維博,來自四川廣安,今年40歲,1999年開始到重慶謀生。在他的右眼角處,有一塊明顯的淤青。“這是前幾天下雨,我挑水果時滑倒后摔的,已經快好了,沒事”,熊維博告訴記者,他摔傷后休息了幾天。
10歲的時候,熊維博在打米房里玩時被高壓電燒傷,雙臂因此殘疾。在父母的鼓勵下,他依靠著殘臂重新學習生活——寫字、洗衣、刷牙、煮飯。說來簡單的事,但熊維博學起來很苦,對此他不愿多提,“現在生活都能自理。”他樂呵呵地說,“雖然我身體殘疾,可是我還是有足夠的能力養好自己跟家人,我只靠自己的能力賺錢,這樣踏實!”
他希望 在重慶買房
挑著50斤左右的水果,在步行街周圍攬客,熊維博累得汗珠直流;步行街不允許小販擺攤的,熊維博也不斷地“打游擊戰”,對于城管的執法,他很理解,“但我也是為了生活”。這一切在他看來,一點也不苦,他說這一切都是為了妻子和8歲的兒子。“平時基本一兩個月才回家一次,兒童節我想把孩子接來重慶玩。”熊維博笑著說,他很想自己的孩子,希望將來能在重慶買一套房子,接家人過來一起住,這就是他現在最大的夢想。
周圍賣水果的小販告訴記者,熊維博對人禮貌、客氣。在他們眼中,熊維博是一位善于發現商機的商人。一位小販介紹,熊維博發現兒童醫院外很多父母提著輸液瓶帶著小孩在外散步,“于是他批發了衣叉去賣”。熊維博告訴記者,那時候自己和朋友在兒童醫院旁邊租了個小門面,是自己收入最好的一段時間。
現在,熊維博在菜園壩附近花200元租了一個簡陋的小單間。每天一大早,他起床煮碗面條當早飯,不到6點,就去水果市場進貨。熊維博算了一下,每天只花15元左右,自己每個月就能賺約2000元,錢都存著給家人。“我有個妹妹,大學畢業后當老師,她能夠照顧父母,但是我……”熊維博嘆了口氣。
他害怕 應聘被拒絕
“重慶人民十分熱情,我愛這座有人情味的城市。”熊維博告訴記者,有時他的水果弄翻了,市民會幫忙撿。有的市民買水果時會刻意多給錢,不過他一定會按數補給顧客。
“當年,因為看到他自立自強而被深深打動,愿意跟他過一輩子。”熊維博的妻子黃女士表示,雖然雙手不方便,可是熊維博一直很愛運動,“他會乒乓球、滑板、游泳”。但熊維博也有害怕的事情:1999年到重慶后,熊維博賣過西瓜、手機充值卡、衣叉、涼鞋等,他從來不去應聘其他工作,因為他不想被拒絕,所以他一直靠自己的能力在做一些小生意。即使樂觀開朗,熊維博在外面也難免會受委屈,“但他很少對家人發脾氣”。
網友聲音
向你致敬
“彼岸荼蘼”:身殘志不殘,笑對人生!
“游客”:自己動手得來的,比伸手向別人要來的要好太多,這才是生活的態度。
“123”:向這種身殘志不殘,憑自己的勞動創造新生活的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