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廣藥集團宣布了法院駁回加多寶母公司鴻道集團關于撤銷王老吉仲裁結果申請的判決書,由于該裁定為終審裁定,這也意味著“王老吉”商標之爭終于以廣藥的完勝落幕。(7月17日《北京晨報》)
歷時445天,輾轉仲裁、起訴、終審裁決等程序,廣藥集團雖然最終拿到了商標權,而加多寶卻在漫長官司的過程中大力宣傳紅罐裝涼茶,使“加多寶”形成“去王老吉”化趨勢,看似丟了商標,卻贏得了市場的主動權。“王老吉”作為民族品牌,回歸廣藥集團理所當然,但商標戰落幕,激烈的市場化競爭才剛剛起步,進行反思必不可少。
在中國,一提到“王老吉”,可謂家喻戶曉,加多寶在租用“王老吉”商標的十幾年時間里,創造了涼茶銷售史上的神話。經第三方評估,目前的“王老吉”商標價值高達1080億元,中國每年的涼茶市場總量約300億元,而去年紅罐王老吉的銷售額就高達160億。一瓶小小的涼茶卻能闖出巨大的市場,不得不讓人驚嘆于香港鴻道集團的經營之道,也讓人深刻反思,在國內現有的體制障礙下,“王老吉”雖然“國有化”了,但能否再續“王老吉”神話,顯然還是個未知數。
據資料顯示,王老吉涼茶創立于清道光年間,至今有近兩百年歷史,后來收歸廣藥集團。擁有如此悠久歷史的涼茶品牌,卻不懂得如何運用,廣藥顯然不具備長遠目光,也缺乏先進的市場運營策略。設想一下,如果不是將商標出租給鴻道集團,僅憑廣藥的實力,恐怕“王老吉”至今仍然在歷史中沉睡,并不能在經濟市場占有較大的份額,這些在廣藥綠盒王老吉去年銷售只有20億元的成績單上可以得到證實,而且這20億銷售額中很大程度上還是沾了紅罐王老吉的光。
再來看商標許可合同的簽訂:1997年,廣藥與加多寶投資方香港鴻道集團簽訂商標許可使用合同,2002年至2003年間,鴻道集團又與廣藥簽署補充協議,將租賃期限延長至2020年。直到2008年,廣藥才與鴻道集團交涉收回商標權。很顯然,如果不是2004年廣藥集團原總經理李益民受賄案東窗事發,法院因此裁定補充協議無效。如果要收回商標使用權,怎能在合同簽定5年后才想到?5年時間在市場經濟中意味著什么?可見廣藥對于商標的認識以及品牌的戰略眼光,都是相當缺乏的,嚴格來說,已經遠遠滯后于市場發展的需要。
香港鴻道集團雖然失去了“王老吉”商標使用權,但其完善的企業管理機制、進軍涼茶市場的戰略以及豐富的市場運營經驗,顯然都值得包括廣藥在內的國內企業認真學習、借鑒,并進行深刻的反思。“王老吉”本身并無任何含義,如何將其變身為全國銷量領先的“涼茶王”,如何續寫涼茶輝煌,廣藥要走的路顯然還有很長,公眾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