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國際經濟環境惡化不同的是,這次GDP增速放緩、房地產指標下滑更多是政府主動調控的結果。正如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所言,控制房地產的泡沫會對短期經濟增長產生一定影響,從中長期來看房地產調控與經濟增長并不矛盾,調控的目的就是保持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保持經濟可持續增長。
中國有足夠的政策空間應對經濟下行風險。在經濟學家看來,政策及時調控首先落在財政政策上,促進消費是首要任務,包括結構性減稅,在投資領域,中西部的基礎設施仍有巨大的空間,在樓市調控的關鍵期,類似2008年年底重啟房地產消費的故事恐難再次上演。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最新《世界經濟展望》預計,源于中國國內依舊強勁的消費和投資狀況,中國今年經濟增速將為8.2%。世界銀行在近期報告中也預計2012年中國GDP增長8.2%,2013年回升至8.6%。兩大機構的預測均高于一季度8.1%的GDP增速,也高于今年7.5%的全年經濟目標。
今年3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3.1%,比上月提升2.1個百分點,繼續位于臨界點以上。作為反映經濟運行的先行指標,PMI更能反映經濟的前景。統計局報告顯示,今年3月份,企業采購活動趨于活躍,尤其是與裝備制造業相關的行業表現尤為突出,表明制造業經濟總體保持增長態勢。制造業的欣欣向榮不是我們大力發展實體經濟正想要的嗎?
每一次的GDP與房地產風吹草動,輿論和業內人士都會做出大量的解釋與猜測,但是,幾乎都只考慮到經濟因素,很少人從民生等社會的層面來分析,而后者恰恰是本輪樓市調控的主要原因所在。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