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旅游基礎設施極大改善。十六大以來,鎮遠累計投入10多億元,改善全縣旅游基礎設施,實施了石屏山歷史街區整治工程、古民居古巷道風貌整治、古城沿河沿街立面改造等古城保護開發重點項目,實施了城市景觀燈飾亮化,開發了“古城水上游”等旅游體驗項目,極大改善了古城風貌。鎮遠為貴州東大門,地處要沖,交通條件優越,境內交通網絡十分發達,湘黔鐵路、玉凱高速公路穿境而過。2010年,施秉至青溪二級公路貫通,縣境內新增或改、擴建了多條通鄉、通村公路,進一步改善了交通條件。為“自駕游”者提供了便利,適應了當前“自駕游”日漸升溫的潮流。
二是旅游宣傳營銷取得明顯成效。一曲《美麗鎮遠》唱響大江南北,使鎮遠聲名遠播,這是鎮遠縣在旅游宣傳營銷中的神來之筆。近年來,圍繞“美麗鎮遠”主題,通過電視、報紙、網絡、車載影視等多種方式,在全國范圍內展開了全方位、高密度、立體化的宣傳。2009年、2010年、2011年和2012年,連續舉辦了全國性的旅游文化藝術節、民族運動火炬傳遞、龍舟賽等大型活動,引起了國內外高度關注,產生了極強的宣傳效應。這一系列宣傳工作的成功開展,使“美麗鎮遠”這塊旅游行業的金字招牌越發金光閃閃。
三是旅游接待能力大幅提升。目前,鎮遠縣城有各類旅游服務服務企業700余家,其中有旅游公司6家,旅游運輸車隊5個,旅行社及分社32家,旅游咨詢服務中心3個,旅游餐飲店136家,賓館、旅社、民居客棧、農家樂451家,旅游商品專賣店78家。旅游直接從業人員2500余人,間接從業人員15000余人。這些商家、從業人員均有多年從業經驗,有能力為游客提供周到、優質的服務。
四是旅游服務水平不斷提高。鎮遠旅游業,不僅僅立足于吸引游客到鎮遠觀光,更注重于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娛等多元化的服務,使游客能夠在鎮遠住下來,并在鎮遠生活期間獲得美好的體驗和記憶。為此,專門制定了《鎮遠古城旅游服務綜合標準化體系》,以此規范旅游行業從業人員以及旅游服務企業的行為,提高全縣旅游業整體服務水平,不斷優化游客的旅游體驗。
五是旅游業經濟效益日益突顯。2006年,鎮遠縣接待中外游客34.8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0.61億元;到今年,僅前十個月,接待中外游客399.77萬人,實現旅游綜合收入47.81億元,這是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在快速增長的數字背后,是鎮遠旅游業從單純的觀光游覽型轉變為綜合體驗型的實質性提升,是鎮遠人民越過越紅火的日子,以及鎮遠政府越來越多的財政收入。由于旅游業的持續快速發展,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第三產業迅速壯大,鎮遠縣的產業結構也因此得到優化,第一、二、三產業產值分別從2006年的3.67億元、3.88億元、4.5億元上升到2010年的6.43億元、10.28億元、7.88億元,在產值大幅增長的同時,產業結構由“一、二、三型”轉變成了“二三一型”。產業結構的優化,為鎮遠經濟社會的更好更快發展鋪平了道路。(劉開桃 文 徐世釗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