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易經》以九為陽數,故重九又稱重陽,古人認為這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史書記載,漢初皇宮,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后來這一習俗傳入民間,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古人有重陽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名“登高節”。
九九重陽,因與“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1989年,我國把每年九月初九定為老人節,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重陽節與老人節的完美結合,成為我國獨特的民族文化,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老人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研究發現,人類65%—90%的疾病都與心理上的壓抑感有關。老年人中85%的人或多或少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影響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以下三種情況是比較重要的原因
喪偶引發
悲傷和痛苦
衰老、死亡是一種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夫妻一方的早逝會不可避免地發生。在生活中,有些老人喪偶后,仿佛失去了精神支柱,茫然、彷徨、孤獨、失落、悲哀等情緒錯綜交織,嚴重損害了身心健康。
心理專家表示,在不同的條件、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個體中,喪偶所帶來的心理反應強度也不盡相同。比如,一個平日完全依賴妻子料理日常生活的男性,喪妻后會備感凄涼和不適應;因意外事件突然喪偶而產生的心理打擊,比因配偶長期生病、最終病故所產生的打擊要強烈;夫妻間生前感情好的比感情差的承受能力要強;有兒女親友分擔憂傷者,比淪落為孤寡老人更易走出痛苦深淵。但是不管怎樣,老年人都不宜長期沉湎于對配偶的哀思中,否則容易積郁成疾,于身心健康十分不利。
心理專家建議,正處于悲痛之中的老年人,應面對現實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不妨根據自已的特點選擇不同的方法,以盡快地走出痛苦的漩渦,重新設計自己的生活。如到子女家中住一段時間,或住所不再放置配偶生前使用的家具物品,以免見物思情;還可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如養花、養鳥、養魚、釣魚、練習書法繪畫等,使緊張的神經得到松弛。喪偶老人應把內心的痛苦、焦慮和想法,一股腦兒地向子女、親戚和朋友傾吐,以尋找情感上的支持和慰藉。一旦將心中的痛楚訴出,心里就會好過些,也能從親朋好友的安撫中感受到溫馨與鼓舞。還可以新的社會活動方式取代以往“兩人式”的家庭生活方式。如有工作在身的,則全身心投入工作,獲得的成就感會有助于替代悲傷感。退休的老人早晨可上公園散步、慢跑、練氣功、打太極拳,或到老年活動中心看看書報、下下棋、聽聽戲曲和輕音樂,通過活動多結交一些新朋友。通過社會公益性活動,讓老年人主動關心、幫助別人,使孤獨感悄然而逝。
期望值過高
偷走快樂與健康
最近我的一個好姐妹打電話讓我幫她在報紙上登一則尋人啟事,說她表哥因老年癡呆癥走失了,我很驚訝。他表哥高大健壯,精神飽滿。怎么會老年癡呆呢?
原來,他表哥在短短時間就變成這個樣子,根本原因還是他對兒子的期望值太高了。他表哥的兒子大學畢業后仕途順暢,28歲就當上了某重要單位的一把手,他表哥常常以此驕傲,一心希望兒子將來更有出息。誰知其兒子在正科位置上不到三年,因工作上的嚴重失誤而被免職了。他表哥整天郁郁寡歡,不愿與老友們相聚聊天了,也不愿走出家門了,呆悶在家里常常唉聲嘆氣,結果不出半年,他就患上老年癡呆癥。
生活中老人過高期望值的實例有很多。望子成龍,盼女成鳳,希望兒女健康,事業有成,也希望得到兒女的更多關愛,這是老人們的共同心愿。不僅僅存在老人對兒女期望值過高的現象,對健康期望值過高的現象也普遍存在。
心理咨詢師陶紹教提醒,老年人要學會降低期望值,別讓過高的期望值偷走自己的快樂與健康。比如,在兒女的問題上,認識到已把他們養大成人,就基本完成了做父母的責任和義務,至于兒女將來人生道路該怎么走,這應該由他們自己去開創,父母不該牽掛太多,更不該大包大攬,而是努力放下牽掛,拋開手腳,去尋找晚年的幸福與快樂;在身體健康上,要明白生老病死是人生規律,要保持樂觀精神正確對待,在追求健康的同時坦然面對病痛;學會面對平淡生活,學會去培養新的興趣愛好,并把一些愛好作為融入社會生活充實晚年人生的大事來堅持不懈地追求。如此,才能讓我們保持心態平和,才不讓過高期望值偷走快樂與健康,才讓我們贏得幸福快樂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