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得患失
造成心理困擾
老鄰居王大爺今年67歲,退休在家多年,生活挺有規律,也怡然自得。老人有一兒一女,事業發展得都不錯,他們想幫父母重新置辦一所房子,想讓父母在晚年也住上樓房。
正好兒子住的小區里有一套兩居室,100平方米,一樓,向陽。王大爺聽了也同意了,兒女就準備買下。可是,王大爺看過房子后,覺得面積太大了,老兩口住,空蕩蕩的。思前想后,又不同意買樓房了。
既然老人不同意買樓房,就順著老人的意思。正好女兒小區不遠處有一套比較好的平房。王大爺也覺得平房要比樓房省錢,就同意買下來。看過房子后又改變了主意,說這平房和原來的平房有什么兩樣?再說,街坊鄰居也不熟。何必搬家呢?
最后,王大爺說,要不還在老房子先住著吧。結果,一件好事卻弄得兒女空忙了一場。
兒女們暗中嘀咕:老爸老媽的許多想法似乎都有一定道理,可過去爸媽不是這樣啊,怎么變得這么患得患失了呢?
面對老年人的患得患失心理。應該怎么辦?心理咨詢師章月娥介紹,首先,應肯定老年人適度的患得患失心理。就老年人自身說,確實不比年輕人,許多事很難從頭再來,所以,在適度的范圍內,特別是一些重大事情的抉擇,應該多一些斟酌,多一些思量。作為家人親友,也應該對老年人多一些理解,不要輕易責難和非議。
其次,應防止老年人過度的患得患失心理。作為老年人自身,要先跳出“我”的狹小圈子。心胸狹窄,患得患失的人,凡事總是以我為中心,把個人得失看得很重。要改掉這個毛病,就必須跳出“我”的小圈子,去掉一些私心,減少一些計較,這樣時間久了,心胸就會慢慢開闊起來。平時注意豐富生活,增加人際交往,這樣可以保持心理的年輕化,沖淡自我中心傾向,淡化患得患失心理。再者,要學得寬容些,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凡事多為他人著想,多為他人排憂解難,對他人的過失給予更多的理解和體諒,這樣我們就能從生活中獲得許多安慰和快樂。最重要的是,要學會適當的放棄和犧牲。生活中的事情不可能都合理,心甘情愿地為某些事作些犧牲,放棄一些要求,不僅是應該的,而且也是需要的。老年人應超脫一些,一切都是過眼云煙,曾經認真走過人生就足夠了,現在許多得失都可以放下了。人到老年,難道最大的幸福不是心靈的安寧嗎?
另外,作為家人親友,一要理解,理解老年人的心理變化。老年人的患得患失即使有些過分,也應多一些接納和寬容。二要交流。如果感到患得患失已經給老年人自己或家庭生活帶來麻煩,應以老年人便于接受的語言和形式,與其溝通,幫助老年人擺脫過度患得患失心理。三要幫助。幫助老年人想一些具體辦法,比如有些事情不要老年人操心,避免不必要的猶豫。對于一些生活變化,幫老年人逐漸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