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生在線訊 現在全國各地掀起一股“養生熱”,但必須承認迷霧很多,社會上的“偽養生大師”也不少。面對魚龍混雜的“養生”市場,我們應該如何選擇?如何“去偽存真”?跟家庭醫生在線一起去探訪一下國醫大師、廣州中醫藥大學96歲高齡的鄧鐵濤教授,跟我們一起親身感受一下國醫大師的風采,聽聽國醫大師是如何對養生指點迷津的。
人物介紹:鄧鐵濤,國醫大師,中華全國中醫藥學會終身理事,廣州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廣州中醫藥大學鄧鐵濤研究所所長,香港浸會大學榮譽博士、榮譽教授,香港大學名譽教授,華南師范大學客座教授,廣西中醫學院名譽教授,全國名老中醫,中醫專家,內科專家,家庭醫生在線專家顧問。
說起國醫大師,很多人都會覺得遙不可及,高高在上的地位和令人敬仰的成就,只有通過書籍、雜志去學習去了解,而他們神秘的生活外人很少知曉。其實不然,大師雖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工作領域,但是真正和國醫大師的接觸,那種油然而生的敬仰和莫名的親切還是會讓人覺得,大師們也是一樣和藹可親,一樣平易近人,一樣是普通人可以企及的。
在接到國醫大師鄧鐵濤的采訪任務時,心理的感情真的很復雜。壓力、卑微、渺小、忐忑……于是上網找資料,問同事,問老師關于鄧老的一切,恨不得一下就能全方位了解鄧老的所有,讓我對鄧老的采訪拿捏自如。
鄧老是中醫大家,對中醫有很深的造詣,在運用中醫理論、中醫知識養生、防病、治病方面有自己獨到的理論和見解,對中醫的發展也作出了很大的貢獻。現在全國各地掀起一股“養生熱”,但必須承認迷霧很多,社會上的“偽養生大師”也不少。面對魚龍混雜的“養生”市場,我們應該如何選擇?如何“去偽存真”?跟家庭醫生在線一起去探訪一下國醫大師、廣州中醫藥大學96歲高齡的鄧鐵濤教授,聽聽國醫大師是如何指點迷津的。
家庭醫生在線一行5人,來到鄧老居住的廣州中醫藥大學家屬樓。敲開鄧老的家門,鄧老和兒媳齊齊開門歡迎我們的到來,一頭銀絲的鄧老,邁著矯健的步伐,耳聰目明,笑容可掬。不僅我自己,可能到場的每個人心中都會不由自主的發出這樣的感慨:鄧老,真精神啊!一點都不像96歲高齡的老人。
走進鄧老家中,不算寬敞的客廳,卻處處充滿了書香和學術之氣,一張張獲獎照片,一幅幅書卷畫軸,一張張墨寶,讓整個廳堂猶如一個小型博物館和陳列室一樣,置身于此,仿佛可以看到鄧老一生追求的事業和夢想,讓人可以從照片、證書、墨寶中了解鄧老,那種崇拜和敬重的感情油然而生。灑進房間的陽光,窗外嘰嘰喳喳的鳥叫聲,更增添許多超凡脫俗的氣質。
鄧老:八段錦、氣功,是我每天必做的“功課”
“你們先坐坐,喝杯茶,我先進屋做做‘功課’。”鄧老笑著對我們說。功課?很熟悉又很陌生的詞。問了一下鄧老的兒媳婦才知道,鄧老口中所說的功課原來是八段錦和氣功。于是,我有時間在鄧老家拍拍、寫寫。再次環顧四周,仿佛進入一個小型文史博物館,書籍、牌匾、字畫、獎章、照片、墨寶……醫學成果,科研成就;出國講學,醫學論壇,專家會診,名醫對話,同學紀念,親人賀壽……無數的榮譽,幾十載風雨中醫路,讓無數的中國人、無數的外國人認識了他,也讓中國更加認清了中醫,更讓外國人認識中醫,認識中國,認識傳統的中國文化。
鄧老治學,博而不失其精,實而不失其高,近而不失其遠。他既重視理論又著力于臨床,脾胃論治,挑戰重癥肌無力,益氣除痰治冠心病,提出五臟相關學說;年逾古稀,還日夜思慮中醫藥問題,為振興中醫,弘揚祖國醫學大聲疾呼,情深意切。
鐵濤理想,字字珠璣,漫漫中醫路
鄧老客廳墻上懸掛著一幅親筆墨寶——《鐵濤理想》:有自己的觀點和理想,有創新性的學術成果,有經得起考驗的社會效益,有一直可以持續發展的隊伍。言辭懇切,字字珠璣,鞭策自己生生不息的中醫志。
說到中醫發展,鄧老提到中醫四大經典,鄧老說:“四大經典(《傷寒》《溫病》《內徑》《金匱》)是根,各家學說是本;臨川實踐是生命線;仁心仁術乃醫之靈魂;發掘寶庫與創新技術革命相結合是自助創新的大方向。”簡簡單單的概括,言簡意賅,一語道出中醫的根本和醫生的職業道德。“仁心仁術——醫之靈魂,上工治未病——醫之戰略。”更是將醫之道德,醫之技術,仁心仁術作為從醫治病的最高準則,讓人不由得想到現實的醫改,醫患關系,醫患矛盾……
談到中醫養生,鄧老引用了幾句中醫經典: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道出了鄧老養生修性的秘訣:“養生先要養心,養心先要養德”。
中醫養生要區別西醫養生
趁著鄧老做“功課”的一點時間,想到了很多,學到了很多,也有了更多的疑惑。帶著這些疑惑,我忐忑緊張激動,和鄧老面對面地坐著,開始了本次的“獨家專訪”。此時坐在我面前的鄧老,一身唐裝,雪白的頭發,有神的雙眼,一副眼鏡架在臉上,儼然一位博學的國醫大師,又是一位慈祥和藹的老爺爺,安詳的坐在椅子上和我交談,“養生先要養心,養心先要養德”,鄧老的這句話突然變得很清晰很“有形”。
一開始的混亂思緒,讓我的言詞有點啰嗦有些含糊,不過鄧老清晰的思路,流利的普通話,準確到位的解答,讓我對面前這位老人更加崇敬。
鄧老說,養生在中國有幾千年的發展歷史,中醫養生主要指“衛生”,包括有形之體與無形之神,是一種被動的行為,是指對疾病等潛在的危險因素進行提前的預防和防衛,做到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使肌體保持在一個健康正常的狀態,也就是“治未病”的中醫防病治病理念。而西醫講的養生,也就是現在社會上流行的養生潮,和傳統的中醫養生有著本質的不同。西醫養生主要指“保健”,是有形之體,是一種主動的行為,是通過各種現代科學手段,改善生活形態,祛除疾病的的危險因子,使用藥物與抗氧化食物以達到強身健體的目標。
聽到鄧老嚴謹的用詞,看著他不時地活動手臂,動動身體,不時地用眼神會意,似乎讓我明白讓我知曉,讓我思維跟上。鄧老繼續說來,養生是以傳統中醫理論為指導,遵循陰陽五行生化收藏之變化規律,對人體進行科學調養,保持生命健康活力。精神養生是指通過怡養心神,調攝情志、調劑生活等方法,順應大自然的規律,形神共養、協調陰陽、順應自然、飲食調養、謹慎起居、和調臟腑、通暢經絡、節欲保精、益氣調息、動靜適宜,從而達到保養身體、減少疾病、增進健康、延年益壽的目的。
關于中醫養生的目的,鄧老說:“養生的目的就是鍛煉身心,堅強以使百毒不侵。不過,要提前做好預防工作,用一個形象點的比喻就是不要‘口渴挖井,斗爭鑄器,為時晚矣’。尤其是病人,要提倡養生,因為人體有自我調節的機能,通過一定的預防方法和適量的運動,可以讓機體經絡通暢,陰陽平衡,有助于慢性疾病的恢復。俗話說:‘靠藥不如靠自己,最好的醫生是自己。’”
中醫養生五方面 養心養德最重要
鄧老說,中醫養生應該包括五個方面的內容:養心養德,飲食養生、運動養生、房事養生、氣功養生,不過養心養德是最核心的內容。
由于養生的不斷推廣和重視,養生市場魚龍混雜,對傳統的中醫養生是一個很大的沖擊和污染,就像鄧老說的一樣:“潮水漲,最先到岸的總是垃圾。”
中醫理論體系,注重天人合一,注重養心養德,而現在的養生,大部分以食療養生為主,不重視精神養生,鄧老說:“養生最重要的是養心,養心最重要的是養德,一生淡泊養心機,這是一個很高的精神境界。”中醫講,人有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這是人的七種情志,七情是人體對外界客觀事物的不同反映,是生命活動的正常現象,不會使人發病。但是情志過度,超過了正常的生理活動范圍,而又不能適應時,人體臟腑氣血功能就會紊亂,此時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也就是中醫所說的“內傷七情”或者“七情內傷”。中醫有說:“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鄧老說,現代人的精神壓力大,工作壓力大,精神、身體都會產生很多問題,許多科學家英年早逝,尤其是在現在的互聯網行業,更是多發年輕人猝死的現象。
現代社會,由于西方文化的不斷涌入,中西方文化的不斷交融碰撞,加上對一些國外思想的分析和認識不足,一些暴力、色情、殺人等不良影響,不斷侵襲國人的思想,腐蝕著中國的文化體系,中醫不斷受到摧殘,過分推崇西醫,對中醫認識和重視不足,地址不良思想、不良文化的侵襲,不只是個人,更是整個社會的責任。如果沒有健康的思想,健康的意識形態和健康的心理,養生從何談起?不抵制暴力、兇殺、色情等不良思想,養生又從何做起?
鄧老給大家提出建議,要“尊重自然規律和身體的生理機制,白天上班,適當工作,晚上下班,適當休息,拒絕夜生活,養生良好的生活習慣,這也是尊重優良文化傳統的表現,更是養生所必須的。”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指出,要發揚文化,把文化建設納入發展總體規劃,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這也體現了文化的重要性,所以養生先要養心,養心先要養德。
家庭和睦,社會和諧,國家安定,養生才能有更好的環境,生活要像不如自己的人看齊,成就要向比自己強的人看齊,這樣的心態,這樣的處事之道,才有利于養心養德養生。
飲食養生,“雜食”才是正道
說到飲食養生,鄧老笑了笑,在場的人不得其解。鄧老繼續講到,飲食養生作為中醫養生的一個方面,但是在現代大部分人眼中可能就是自己所理解的養生,也是現代養生的一個偏向。鄧老說,現代養生,大部分只注重飲食養生,其實,飲食養生只是養生世界中的“一員”而已。
飲食養生關鍵要有合理的膳食結構,“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鄧老說,中國人鹽的攝入量超標,腦溢血、高血壓等疾病與此相關。做為國醫大師,鄧老自有自己的一套飲食養生秘訣!鄧老的飲食養生秘訣只有兩個字:雜食。雜食,顧名思義,就是不忌口,不養成飲食依賴,什么東西都吃。不忌口的同時也要注意不偏食,偏食會導致多種微量元素的缺乏,造成營養不良。雜食養生,也要注意,要配合適量的運動,要讓所有吸收的東西都消耗掉,營養充分吸收,不能只吸收不運動,這樣就與雜食養生相背離。
不過,鄧老指出,在選擇飲食的同時,個人要根據不同的身體素質進行選擇,飲食要讓身體感到舒適,夏天的時候,可以選擇西瓜之類的應季瓜果蔬菜,吃西瓜祛暑就是這個道理。比如有些過敏體質的患者就要遠離致敏源,禁食那些容易過敏的食物。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