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近日,從黔東南州民宗委獲悉,凱里市蘭啟鳳、楊正英等5人被貴州省民宗委、貴州省文聯命名為“貴州省少數民族工藝大師”。
當下,掌握并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和精湛技藝的傳承人越來越少。為進一步保護、傳承、弘揚少數民族文化,推動少數民族工藝生產更好更快發展,鼓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的傳承熱情,省民宗委、省文聯聯合將貴州省的少數民族工藝生產中涌現出來的55名優秀人才命名為“貴州省少數民族工藝大師”。凱里市5人被命名為省級少數民族工藝大師。其中,楊正英、蘭啟鳳被命名為“貴州省民間蠟染工藝大師”;范生梅被命名為“貴州省民族刺繡工藝大師”;吳朝文、楊平生被命名為“貴州省民族銀飾工藝大師”,這是貴州省對凱里市民族民間傳承人精湛技藝價值的認可。入選“貴州省少數民族工藝大師”后,如何有效地保護和傳承這些民族民間文化,任重而道遠。對此,凱里市已出臺政策,對民族民間的技藝傳習、展示交流等活動等給予優惠扶持,這將極大鼓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的傳承熱情,對凱里市開展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作必將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據悉,凱里市自2007年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大力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工作,成果顯著。現有國家級代表性保護名錄4個,省級代表性保護名錄13個,州級代表性保護名錄15個,市級代表性保護名錄62個。市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57人,州級16人,省級2人;省級非物質文化生產示范基地2個,州級3個,市級10個,市級傳習基地10個,代表傳習所8個。目前凱里市共有24所民族民間文化進校園項目示范學校,從2013年起,市委、市政府每年設立民族教育專項資金50萬元,為民族民間文化進校園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劉昌勝)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