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基因缺陷讓“酶”異常了
酶異常,有些情況是由控制酶生產的“基因缺陷”造成的。
酶是蛋白質的特殊類型,基因就像生產蛋白質(如酶)的“圖紙”。由于某種原因(如核苷酸的缺失或突變)導致了基因的缺陷,也就是說“圖紙”變了,就可能導致蛋白質合成的錯誤或缺失,進而導致了這種酶活性的改變。
如,高脂血癥也是一種代謝性疾病,和脂蛋白酯酶(LPL)的活性有關,如果你這種酶活性不正常,即使你和正常人的飲食一樣,你也容易患上高脂血癥。
脂蛋白酯酶(LPL)的活性為何會不正常呢?是LPL基因突變了,該突變可能影響脂蛋白酯酶基因的表達,進而影響脂蛋白酯酶的活性,進而影響其在血脂代謝中的作用,也就是說,這一突變,可能是高脂血癥的危險因素之一。
代謝性肌病,其中肉毒堿十八烷基酰基轉移酶(CPT)缺乏,導致的脂質沉積病在該類疾病中最為常見。其原因是,負責將肉毒堿運入細胞內的蛋白基因發生了突變(基因缺失),造成了“原發性肉毒堿缺乏”。哈夫病可能是這種原因。
6. 煙、酒可降低“酶”的活性
因基因變異誘發的代謝性疾病,只能聽憑命運的安排嗎?不然,科學家研究發現,通過“調節飲食”可以加以預防。
有證據顯示,糖代謝過程有問題,可以通過高蛋白飲食來解決;脂代謝不太好的,可以用高糖低脂的飲食。
有乳糖酶缺陷的人群,喝鮮奶可導致乳糖不耐受癥,出現腹瀉。而如果改喝酸奶,就不會出現這種表現了。
您該怎么辦?建議您進行徹底的檢查,了解自己有無此方面的缺陷,請臨床醫生幫您設計一個特殊的飲食計劃,來和您的代謝能力、基因狀況和個人需要相匹配。
特別要說的是,不良嗜好可讓代謝性疾病雪上加霜。
飲酒:在敏感的個體, 即使中等量飲酒亦可引起高甘油三酯血癥。酒精可增加體內脂質的合成率, 減少脂肪酸被氧化的比例, 并增加酯化脂肪酸的比例。此外,酒精還可降低脂蛋白酯酶的活性,而使甘油三酯分解代謝減慢。
吸煙:吸煙也可增加血漿甘油三酯水平。流行病學研究證實, 與正常人平均值相比較, 吸煙可使血漿甘油三酯水平升高9.1%。
7. 多運動可讓肥胖不遺傳
科學家通過研究還發現,運動是預防代謝性疾病的好方法。
今年8月31日發表在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醫藥卷》上的一篇研究報告說:鍛煉可使有易胖基因的人平均減少體重40%。
研究人員在分析2萬多人基因數據的基礎上,確定了12個可導致肥胖的基因變異。隨后,他們對比分析了受調查者的運動習慣和實際體重。結果顯示,對于一個身高約1.7米的人來說,如果運動少,體內每多一個肥胖基因變異,體重就會增加592克,肥胖幾率也增加1倍。
但如果經常運動,每個肥胖基因變異只會增加364克體重,肥胖幾率也比前者低40%。
領導這項研究的英國劍橋大學洛斯博士指出:這表明多運動完全可以“減少肥胖基因造成的影響”。他說:“每天去公園走走或爬樓梯,都能起到控制體重的效果”。
另一個研究顯示:習慣于靜坐的人,血漿甘油三酯濃度比堅持體育鍛煉者要高。無論是長期或短期體育鍛煉,均可降低血漿甘油三酯水平。鍛煉可增高脂蛋白酯酶活性, 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并降低肝脂酶活性。長期堅持鍛煉,還可將外源性甘油三酯從血漿中清除。
代謝性肌病呢?目前還不清楚常規的鍛煉對于脂肪代謝是否有益。因為這些疾病罕見,對代謝性肌病的某些特性還不很清楚。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