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解讀
誤區一:
產后進補多多益善? 補過頭積熱少乳汁
葉敦敏隔三岔五都會遇到產婦身體失調前來找他訴苦稱:“一生完孩子后,日子就過得‘很慘’!”——家里天天大魚大肉各種補,婆婆和母親一起“上陣”,一日數餐輪番主廚,參湯、客家酒釀、豬腳姜,什么補就做什么,外加保健品,她們都快被各種營養補品“淹沒”了。
葉敦敏分析說,北方人有產后多吃雞蛋的習慣,而廣州人愛給產婦吃豬腳姜蛋,客家人則愛做酒釀雞蛋,這些都屬于高蛋白。在物質匱乏的年代,這些東西確實能給產婦提供多點營養。但現在多數都市人幾乎頓頓都不缺魚、肉、蛋,優質蛋白和各種營養的攝入不是少了,而是太多了。如果坐月子還要像物質匱乏的年代那樣每天硬塞上5~8個雞蛋或一只雞,不但易加劇營養過剩,還造成產婦消化不良,長期甚至可出現代謝失調、導致肥胖等各種疾病,附帶增加奶水中的脂肪含量,對哺育寶寶也會帶來不良的影響。
而從中醫的角度來看,產后滋補,無論是豬腳姜蛋之類食補,或是參湯鹿茸之類的藥補,都偏溫性。對于虛寒體質的產婦,這些就是“寶貝”,對于體質壯實的產婦,適當吃一些可以,但若天天吃、頓頓吃,補過頭了反而容易導致體內積熱。特別是偏陰虛的產婦,本來就易出現低熱、覺疲乏,睡眠質量不高,大吃豬腳姜、喝高麗參湯猶如“火上添油”,或加重潮熱心煩癥狀,使乳汁分泌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