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相思”習俗之“踩歌堂”
人民網訊 日前,在傳統習俗“吃相思”的“幫助”下,從江縣洛香鎮佰伍村和黎平縣肇興鄉皮林村結束了長達48年的積怨,兩村村民握手言和,親如一家。
“吃相思”化解積怨
據了解,佰伍村與皮林村接壤,分屬從江縣和黎平縣,均系侗族。由于歷史原因,數十年來,兩村紛爭不斷,隔閡很深。
前不久,此事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在相關部門的共同配合下,采取強有力措施,緩解了兩村多年來的積怨。
兩村村民也充分發揚侗族村寨團結友愛、和睦相處的優良傳統,通過傳統習俗“吃相思”活動,進一步增進了雙方的感情,消除了隔閡。
吃相思,俗稱“為客”,侗語叫“越嘿”,是侗族地區村寨之間為拓寬社交,加深友誼而舉行的一種規模較大的民間交往活動。
其過程主要有攔路、抬官人、鼓樓唱大歌、唱侗戲、踩歌堂、封桌對歌、行歌坐月、贈送分別禮物等環節。
相邀座談暢所欲言
4月15日上午,佰伍村邀請皮林村兩委班子、老年協會、群眾代表,參加了和諧交流、共謀發展座談會。
會上,雙方就如何珍惜和維護穩定的社會環境,創新社會管理,抓住當前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和諧相處、共謀發展等暢所欲言,坦誠交流。
佰伍村群眾代表建議:“我們兩個村要加強團結,多溝通多聯系,多開展這樣的聯誼會,讓兩個村共同發展,共同走上致富路。”
“我們兩個村歷來就是親朋好友,我們只有拋去前嫌,互相幫助,團結友好,聽黨和政府的話,才能共同走上富裕的路。”皮林村群眾代表說。
當天下午,皮林村也邀請佰伍村兩委班子、老年協會、群眾代表赴當地進行了回訪。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