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宣傳標語(資料圖片)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宣傳畫(資料圖片)
截至目前,黔東南州各縣市之前已合并到教育局的科技局均已與教育局“分家”,基本實現獨立辦公。黔東南州科技局有關負責人說,將科技局與教育局合并,一定程度削弱了科技管理水平,無法適應創新型社會發展的需要,有必要恢復科技局的獨立建制。
機構改革
科技局并入教育局
據了解,2010年,黔東南根據上級黨委、政府的統一安排部署,推行機構改革,不少機構走向合并,其中明確各縣市的科技局并入教育局辦公,合并之后的名稱是“xx縣(市)教育和科技局”,而在教育科技局中,由內設機構“科技辦”負責某一縣域內的科技管理工作。
機構合并從機構精簡、節約財政開支等方面來說,確實積極意義。但是,不少科技工作者感覺到實現合并后,很多情況下都是在干教育方面的“活路”,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對科技工作的管理,重教育輕科技的情況很突出。“對這一點我有很體會,根本沒有時間來顧及科技方面的工作。”劍河縣科技局辦公室的李鑾清說。
另一方面,機構合并后,多數縣市人力和經費都被精簡了下來,影響到了很多科技項目的申報和實施。據了解,劍河縣的科技局并入教育局之后,該縣正在實施的富民強縣香豬養殖等重大項目就受到了影響,項目進度延緩。天柱縣科技局在并入教育局后,因單位由正科(鄉)級降格為了股級,行政管理職能削弱,經費投入按股級單位預算,年預算只有4.7萬元,其中公用經費2.7萬元、車輛費2萬元(2012年恢復獨立辦公后,財政預算投入的辦公經費達到了8.4萬元),科技管理工作舉步維堅。
“在強調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今天,真的有必要恢復科技局,項目的申報、編制規劃少不了科技局、專利的申報以及轉化為生產力也少不了它。”黎平縣長期從事機械發明,并獲得多項專利的科技工作者肖玉環說。
恢復獨立辦公
劍河科技局迎來“二春”
去年年底,全省科學技術大會召開之后,黔東南州立即啟動了恢復縣市科技局獨立辦公的工作。劍河縣動作最快,在全省科技大會結束不久,立即召開了機構設立工作會,并根據程序于2012年1月15日選派業了務素質高、組織能力強的骨干力量充實科技隊伍,配齊了縣科技局領導班子,任命了一名科技局局長和科技專職黨組書記,設立了局綜合辦公室、科技項目股、知識產權股、科技成果管理股、科技綜合服務中心等內設機構。
與此同時,為加強自身的科技研究能力,劍河縣還并積極申報劍河鉤藤(在劍河縣廣為種植的中藥材)研究所和防震減災辦等機構。劍河縣科技局恢復獨立辦公之后,縣政府緊急下拔了30萬元的工作經費,確保了該局的高效運轉,致使該局在短時間內就取得了極其明顯的工作成效,先后獲得了省、州支持的科技項目8個,投入項目資金102萬元。
目前,該縣還有一個省級科技示范園區項目正在申報中,項目資金支持有望突破300萬元。此外,該縣的科技局在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方面也取得可喜的成績,已成功推廣了10項先進科技成果,實現年經濟收入達到2000萬元。“可以這樣說,劍河縣科技局恢復獨立辦公后,全縣的科技工作迎來第二春。”李鑾清說。
“到目前為止,我州16縣市已完成了單設科技管理部門的工作,其中有12個縣的科技局已配足了領導班子,其他縣市的正在選配中。”黔東南州科技局的有關負責人說。
延伸閱讀
據了解,近年來,黔東南州積極探索科技成果轉化新機制,涌現出了一批推動社會發展的新產品。如位于凱里經濟開發區的貴州黃帝車輛凈化器有限公司研制的碳化硅壁流式蜂窩陶瓷柴油機微粒過濾器,填補了國內柴油機后處理裝置產品技術空白,對提高我國柴油轎車的國際競爭力有著重要意義。中國振華集團華聯無線電器材廠的技術團隊承接了“神舟”系列飛船、殲10飛機、嫦娥一號衛星等國家重點工程配套產品研制和生產,重點解決了“神舟”系列配套產品的結構設計、耐超高低溫、低氣壓、機械壽命、動態密封性和旋轉定位等技術難題。此外,該廠推出的“汽車用儀表配電盤”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為我國汽車行業提供了安全可靠、環保的電氣保護高端產品,改變了該類產品主要靠進口的被動局面。(羅茜)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