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接洽業務,買輛車方便多了。”近日,岑鞏縣客樓鄉安山村委會主任陳智投入資金6萬余元,購買了一輛面包車,他高興地說,想不到我們農民也玩起了“洋玩意”。
該鄉從2000年以來發展頤紅水蜜桃,種植面積不斷提高。2003年,安山村黨支部書記曾朝坤通過技能培訓,掌握了桃子種植技術,由于他積極響應國家計劃生育政策,鄉里給他計生幫扶資金2萬元,種植頤紅水蜜桃200畝,在他的精心耕作管理下,他的種植優質頤紅水蜜桃示范園長勢良好,第三年果樹掛果,當年就掙了20萬元。從2005年以來,他擴大種植面積,果園場面積增加到400余畝。2009年曾朝坤的水蜜桃達到成果期,喜獲大豐收,實現創收42萬元,他花了14萬元買了一輛“廣本”轎車,成為該鄉第一個購買小轎車的農民。
近年來,該鄉采取了“果品+養殖”和“養殖+果品”的措施,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產業鏈,將頤紅水蜜桃注冊為“思州頤紅水蜜桃”商標,并成立了岑鞏縣樓外樓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目前全鄉發展水蜜桃6000余畝,掛果2400余畝,產品遠銷越南和國內的湖南、廣西、重慶等10余個省市,供不應求,實現年創產值1200余萬元。安山村昌卜塘組26戶村民就有18戶種植了桃樹,每戶種植20畝至40畝,每年戶均創收15萬元,家家戶戶均蓋起了小洋樓,有2戶購置了車輛;還有安山村中街組的楊通華、陳新文等果農賺到大錢后購置了不同類型的小轎車或面包車。
開著轎車干農活,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該鄉果農把夢想變成了現實;以前談生氣都是電話聯系,如今只要在網上輕輕一敲就搞定……陳智如是說,幾年來,他投資近40萬元修建了“小洋樓”,家里還購置了三臺電腦,為他推銷水蜜桃和加強子女教育提供了條件,他的兒子去年也考上了研究生。
“全鄉40余戶果農,戶戶都購置了電腦,20余戶購買了車輛,30余戶修建了小洋樓。”據該鄉黨委書記鄭珍君介紹,不僅果農戶戶購買“洋玩意”,而且部分煙農也爭相購買,農村人也享有了城市生活的品味。(張能秋)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