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初中學生在兜售旅游商品
一名青年婦女利用抓住空閑時間在繡花
10月1日,雷山縣郎德鎮一名初中學生利用假日在兜售旅游商品。“十一”黃金周的第一天,雷山縣郎德上寨迎來500余名游客。
筆者在現場看到,八方游客喝上郎德寨門十二道欄門酒,許多游客還未走進寨子寨子中央的蘆笙場,就已飄飄然了。上午十一時,悠揚的蘆笙吹起來,歡快的舞蹈跳起來,敬酒歌、苗族飛歌、蘆笙舞、銅鼓舞、板凳舞、團圓舞等盡情綻放,游客們情不自禁地加入團圓舞中,樂不思歸。
1985年,郎德上寨作為黔東南民族風情旅游點率先對外開放;1993年載入《中國博物館志》;1997年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2001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聞名中外,是旅游觀光、考察苗族文化、領略苗族風情的首選村寨。朗德上寨以魅力無窮的苗族歌舞,絢麗奪目的苗族銀飾,獨具匠工的吊腳樓,古色古香的鵝卵石道,抗暴英雄楊大六故里,熱情好客的民族禮儀迎接海內外賓客。
旅游業的發展,帶動了當地銀飾、剌繡等苗族旅游產品的開發,該村婦女和小女孩每人都懷有一門手工剌繡的絕活,在農閑時加班加點地生產,旅游時節拿來兜售,年收入在5000元左右。許多七、八歲以上女娃娃都當上旅游商品推銷員,利用節假日推銷旅游產品,為家庭實現務農和增收兩不誤。 (潘國雄)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