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們為榕樹除草
從榕江縣寨蒿鎮通往縣城30多里的公路沿線路外側,相隔50米左右,便有一棵長得枝繁葉茂的榕樹,乘車過路的人無不經驗贊賞。筆者近日從榕江縣林業部門獲知,這是寨蒿鎮60位老人用5年時間,栽培護理而成,當地群眾將這叫著“榕樹長廊”。
據介紹,榕江是“榕樹之鄉”,境內榕樹數不勝數,其中百年古榕樹身高30多米,胸圍10多米,枝葉覆蓋直徑達60多米,覆蓋地面最大的達0.29余公頃。此前,寨蒿鎮老年協會便有在公路沿線栽種榕樹的打算,但因一時難找樹苗而未果。2008年,寨蒿萬畝林場場長、退休干部楊代林獲知情況,便出資1萬元用于購買樹苗和肥料。
2008年3月,寨蒿鎮近60位老人扛著鋤頭,帶著采購而來榕樹樹苗,沿寨蒿至榕江公路挖坑栽種,栽種里程達到了15公里多。此外,他們還沿著寨蒿至朗洞的公路栽了3.5公里,寨蒿至樂里的公路栽種了4.5公里,總計栽了360多棵。
樹種下去之后,絕大多數存活,至今長勢良好。死掉的一些,老人們便通過拉贊助的形式引進資金購買樹苗給補上。樹種下去之后,只要天不下雨,老人們便沿著公路線給樹苗澆水、除草、施肥,五年來,從不間斷,造就了“榕樹長廊”。
“我們這樣做,一是想為子孫后代辦點實事,二來呢,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延年延壽。”參與種樹的石勝儒老人說。(羅茜)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