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會議舊址
茅臺烤酒現場。 馮四方攝
苗族姑娘迎接游客。吳東俊攝
黃果樹瀑布。資料圖片
滬昆高速貴州鎮勝段。張 前攝
湄潭縣茶海生態茶園。資料圖片
數據來源:貴州省統計局
多彩貴州,不斷奮進。過去10年間,貴州省委、省政府貫徹中央精神,帶領全省廣大干部群眾艱苦奮斗、開拓進取,推進“西電東送”、“退耕還林”等重點工作,貴州經濟社會發展的思路沿著科學發展觀指引的方向不斷完善創新。
近年來,貴州高舉“發展、團結、奮斗”的旗幟,牢牢把握“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主基調,大力實施“工業強省戰略、城鎮化帶動戰略”, 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在發展中,貴州把生態文明理念、原則、目標深刻融入和全面貫穿到改革發展各方面和全過程,彰顯生態優勢,切實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
更可喜的是,《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今年1月出臺,《意見》明確要求,貴州要走出一條符合時代要求和自身實際的后發趕超之路。加快發展,貴州迎來寶貴機遇。
實施“兩大戰略”,助力經濟起飛提速
跨越發展,貴州步履堅實。2002年—2011年,全省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5%,人民生活大大改善,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近3倍。全省各族兒女滿懷豪情,不斷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
今年4月召開的貴州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2020年貴州要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小康。加速發展,推動新的跨越,4000萬貴州人民期望殷切。
省委書記、省長趙克志說,推動貴州經濟社會實現新的跨越,關鍵在工業化和城鎮化,要以“背水一戰”的決心和魄力重點實施工業強省和城鎮化帶動“兩大戰略”,聚集發展要素,既“趕”又“轉”,縮小與發達地區差距,實現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
發展工業,貴州科學規劃。“十二五”期間將重點發展電力、煤炭、冶金、有色、化工、裝備制造、民族制藥、特色食品、建材、高新技術等十大產業,推進煤電磷、煤電鋁、煤電鋼、煤電化“四個一體化”,重點打造白酒、煙草、茶葉、特色食品和民族制藥“五張名片”,建成200余家技術研發機構,培育20余戶年銷售收入超百億元的大企業,到2015年工業總產值要超過1萬億元,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萬億元,分別比2010年增加1.5倍和翻一番。
發展工業,貴州重點抓投資、抓項目。通過大力招商、激活民營經濟等系列舉措,為經濟發展尤其是工業化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今年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1415.5億元,入園企業3231戶,投產項目1844個,在建項目1704個,新增就業34萬人。
作為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布局的重點經濟區之一,貴州正在加快建設以貴陽—安順為核心,以遵義、畢節、都勻、凱里等城市為支撐的黔中經濟區。同時,推進貴陽—安順經濟一體化發展,加快建設貴安新區,重點發展裝備制造、資源深加工、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努力打造貴州實現科學發展、推動跨越的強勁動力。
貴州山多人多地少,城鎮化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帶小的原則,積極推進黔中城市群建設,建設一批區域性中心城市,培育快速鐵路和高速公路網絡節點上的中小城市,打造一批交通樞紐型、旅游景點型、綠色產業型、工礦園區型、商貿集散型等不同類型城鎮。
2011年,貴州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5%,居全國第三位,尤其是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5.5%,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
突破“兩大瓶頸”,釋放加速發展能量
千百年來,獨特的地形地貌讓貴州人吃盡苦頭。沒有平原,茫茫石山阻礙交通;山上土層薄,雨量豐富卻蓄不住水,代代“喊渴”。兩大“攔路虎”讓貴州拳腳難展。
加速發展,沖出“經濟洼地”,貴州必須強力突破交通和水利“兩大瓶頸”,破除發展束縛,釋放發展能量。
貴州處于重慶、四川、云南、廣西、湖南5省(區、市)之間,是西南連接珠三角、長三角和東盟地區的陸路交通樞紐,交通建設將給貴州帶來無限發展良機。西部大開發十年,貴州舉全省之力抓交通建設,收獲顯著,全省鐵路通車里程2002公里,公路通車里程14萬余公里。
近年來,貴州交通建設的力度不斷加大,僅今年一年,交通投資就要完成830億元,這樣的“開支”對不富裕的貴州來說彌足珍貴。省里還專門成立鐵路建設辦公室,科學規劃,狠抓項目,力爭到2020年建成貴廣、渝黔、成貴、滬昆客運專線等10條快速鐵路,形成“一環十射”鐵路網絡,鐵路營運里程達到4500公里。
高速鐵路和快速鐵路項目建成后,貴陽將形成至成都、重慶、昆明、長沙等地2小時交通圈,至武漢、廣州、西安等地4小時交通圈,至上海、南寧、鄭州等地6小時交通圈,至北京、蘭州等地8小時交通圈,實現從西部“地理樞紐”到真正交通樞紐的跨越。
貴州工程性缺水,全省年人均供水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54%。工程性缺水,根子在水利建設滯后。補發展短板、破發展瓶頸,2011年7月,貴州正式啟動實施經國務院批準的水利建設、生態建設、石漠化治理“三位一體”的《貴州省水利建設生態建設石漠化治理綜合規劃》。首批就集中開工14個骨干水源工程,總投資49億余元。今年的水利投資將完成170億元。
依據《規劃》,貴州省水利建設“大、中、小、微”并舉,到2020年,全省將初步建成保障供水安全和生態安全需求的水利工程體系,年供水量達159.4億立方米,人均389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積515萬畝,“喊渴”的貴州將改寫缺水的歷史。
總攻“絕對貧困”,推動城鄉全面小康
貴州是全國扶貧開發的主戰場之一。
2011年5月,貴州省委、省政府召開畢節試驗區新一輪改革發展推動大會,舉全省之力深入推進以“開發扶貧、生態建設、人口控制”三大主題為核心內容的畢節試驗區改革發展,充分發揮統一戰線支持畢節試驗區的重要作用,堅持在發展中貫徹“同心”思想、推進“同心”實踐、打造“同心”品牌。今天,畢節試驗區各方面工作又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不僅是畢節試驗區,“十一五”期間,貴州扶貧成效顯著,累計投入財政扶貧資金110億元,農村貧困人口減少359.7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11.8個百分點,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1595元。
然而,按照國家新的扶貧標準,貴州扶貧任重道遠。千方百計加快發展,推動城鄉全面小康,貴州把扶貧開發作為最大的民生,把扶貧攻堅作為“第一民生工程”,舉全省之力,總攻“絕對貧困”,減少貧困人口、保障和改善民生。
2011年11月,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明確,國家把特殊連片困難地區作為今后扶貧開發的主戰場,貴州的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分別納入武陵山、烏蒙山和滇黔桂石漠化3個片區,貴州迎來扶貧開發歷史性機遇。
打響扶貧攻堅戰,貴州以連片特困地區為重點,全面啟動實施三個片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攻堅規劃,以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化扶貧、生態環境建設與生態移民、勞動力素質提升為重點,發展特色產業,實施一批扶貧民生工程,穩定實現到2020年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與全國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
5月26日,貴州扶貧攻堅翻開歷史性一頁,扶貧生態移民工程正式啟動,省級財政今年統籌安排資金12億元,各市州、縣亦配套相應資金,從石山區、深山區、高寒山區搬遷移民10.13萬人。到2020年,將搬遷200萬人,安置到條件相對好的城鎮、產業園區,根本上解決生存和發展問題。
總攻“絕對貧困”,貴州決心堅定,信心滿滿,舉措和成效還有很多:全省對192.48萬農村危房戶進行危房改造,截至2011年,已有102.5萬危房戶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同時,省里每年拿出5億元提高村醫待遇,拿出2億元建村級衛生室,目前已建成17568個標準化村衛生室,實現全覆蓋,極大方便了農民就醫……
科學發展,后發趕超。貴州這片熱土充滿希望、前景廣闊,貴州將在不甘落后、頑強奮斗中實現崛起。(人民網)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