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工作人員在忙碌工作中
從今年春季以來,麻江縣把實施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作為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健康水平的大事來抓,自始至終扎實、多舉措、全面有序推進,惠及農村中小學學生21446人,在全省起到了示范帶頭作用。
一、強化爭優創先意識,切實力抓11項工作
1、加強領導,安排部署。先后出臺了《麻江縣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工作實施方案》、《麻江縣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監督管理辦法》,成立了麻江縣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工作領導小組,由縣人民政府負責人任組長,15個縣政府部門、直屬機構和9個鄉鎮人民政府負責人為成員,負責“計劃”的規劃、組織、協調與指導工作。
2、加大投入,改善就餐環境。2011年下半年全縣自籌資金260萬元完成45所小學的小食堂改造和生活設施設備添置,為實施“營養改善計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政府買單,保障人員?h財政每年拿出500余萬元,通過購買261個公益性崗位,進一步充實農村義務教育學校食堂從業人員,進一步減輕教師的壓力。
4、規范管理,確保公開。明確各學校要建立資金專賬,指派專人管理,定期公示,不斷完善公示制度,設立公示牌,定期公布專項資金收支情況以及食品采購價格等相關信息,接受家長和社會監督。
5、嚴格把關,確保安全。各部門按照工作職責,切實加強對學生食品的監管,建立食品質量檢驗登記等制度,嚴把食品采購關、質量關、儲存關、加工關和食品留樣管理關,做到不符合質量要求的食品不銷售、不進校、不食用。
6、實行實名制管理,堵住冒領學生補助資金漏洞。
縣教育局結合現有學籍管理平臺,建立營養餐實名制學生信息管理系統,對學生人數、補助標準、受益人次等情況進行實名制動態監控,實時動態掌握學校在校生人數。并制定相應的崗位責任制度,做到任務到崗、責任到人。堅決杜絕套取學生補助資金和冒領學生補助資金的行為發生。
7、建立目標責任考評機制,按時兌現獎勵資金。按照麻江縣目標管理責任書的要求,每年對各校進行食品質量安全、專項資金管理、工作績效等情況進行考核評估。根據考評結果,對未能切實履行責任的,限期糾正;對工作組織得力、按期完成任務、服務質量好、無違紀違規行為的學校和個人予以表彰,按時兌現獎勵資金。
8、加強應急處理能力建設。堅持“預防為主,積極處置”原則,根據國家《食品安全法》、《學校衛生工作條例》、教育部衛生部《關于學校食堂與學生集體用餐衛生管理規定》、《貴州省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和省、州食品安全工作會議精神,制定科學、規范、有效的食品安全應急預案,開展學校食品安全事故應急演練,最大限度地減少學校食品安全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保障全體師生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維護正常的教學秩序。
9、成立學生、家長、教師、校長等組成的膳食管理委員會,對學校購進的米、面、燃料、輔料等進行審核,對飯菜、質量進行監督。
10、建立校領導、家長代表陪餐制,確保每餐給學生提供香噴可口的飯菜。
11、在實施“計劃”中,對學生開展“人人吃飯 人人勞動”的教育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感恩教育活動。
學生在用餐
二、全面推進,示范引領
由于麻江縣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工作全面推進,起步早,覆蓋面廣,普遍受到了社會和家長的好評,學生營養得到了改善,健康水平得到了提高,教學質量有了大幅度提升,在全州、全省起到了示范帶頭作用。4月12日,《中國教育報》神州行報道組在省教育廳的安排下走進麻江縣,先后兩次在《中國教育報》頭版重要位置報道麻江縣實施營養午餐情況;4月27日上午,在黔東南州凱里參加“全省農村中小學寄宿制學校建設暨實施營養改善計劃工作現場會”的全省各地州市、縣200多名領導組成的參觀團分二組到麻江縣參觀學習;當日下午,麻江縣在州政府會議廳作為全省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唯一典型作了經驗交流。
麻江縣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工作通過省內外多家新聞媒體報道和在會議上的交流,在全省、全國產生了良好的影響,迎來了廣東省教育廳、貴陽市開陽縣、施秉縣等州內外眾多的教育考察團,很多工作的做法在省內外農村中小學中得到了推廣。(彭德華)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