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岑鞏縣凱本鄉黨委牢固樹立“抓黨建就是抓發展、抓經濟建設”的理念,大力實施“黨建強鄉、產業富民”戰略,為全鄉經濟建設奠定了良好的發展基礎。
多年來,凱本鄉一直將“黨建強鄉”作為發展戰略來著力實施。目前,全鄉建有黨支部15個,農村黨支部11個,發展黨員374名;2008年鄉黨委被評為州級“五好基層黨組織”,2010年被評為省級“五好基層黨組織”、7個黨支部先后被評為縣級“五好基層黨組織”。
依托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黨員示范帶動作用,凱本鄉經濟社會實現了全面快速發展:2011年,全鄉實現國民生產總值776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960元,連續四年獲得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第二名。
在抓好黨建的同時,積極實施“產業富民”發展戰略。凱本鄉是岑鞏縣最大的種煙鄉鎮,2009年以來連續四年實現了“一年翻一番”目標。
在該鄉的烤煙發展史上,曾最高實現過6000畝的種植規模,由于受歷史和市場的原因,凱本的烤煙發展一直處于低迷狀態,2009年,萎縮到只有1200畝的種植面積;2010年,凱本搶抓云南等煙區干旱、全省新增種煙計劃的機遇,全鄉強力落實了1860畝烤煙;2011年,凱本乘勢而上,實現種煙4460畝;2012年,凱本決心跨越推進烤煙產業,將烤煙面積擴到了8050畝。2015年,力爭全鄉種植面積達萬畝以上,實現產量達2.5萬擔。
近幾年在抓產業發展的積極探索中,凱本鄉決策層深深地認識到:烤煙是最適合在當地發展的一個產業,也是近幾年來老百姓得到實惠最多、帶動作用最大的一個支柱產業。
鄉黨委書記周崇軍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他說:“2011年,盡管我鄉烤煙產業在經受特大旱災和電力故障等影響下,仍然超額完成1.21萬擔的收購任務,實現產值1012.4萬元,幾乎接近全鄉的糧食總產值(與稻谷相比較),210戶煙農戶均增收4.8萬余元,使全鄉農業人口人均增收600余元,戶均增收2400余元,實現了大旱之年農業不減產,農民不減收。如果我們不種煙,那么今年我鄉的農業總產值就會減少1000多萬,農民人均純收入就會減少600多元。”
想探索搞試點,想帶動靠龍頭。“全力打造一個烤煙產業示范園”的設想,在2011年的春節過后,凱本鄉黨政班子就進行了反復論證,他們的目光一致看向了沈家灣。沈家灣位于凱本鄉南大門,具備烤煙發展的條件和優勢,群眾也很支持。
在土地流轉和項目爭取等籌備工作基本完成的基礎上,今年年初,按照“項目向煙區傾斜、惠農政策向煙農傾斜”的思路,鄉黨委、政府決定整合全鄉項目資源,全面打造“沈家灣烤煙產業示范園”。
目前,發改部門已批復了近4000萬的土地整理項目已落戶沈家灣;煙草部門累計投入410萬元,建立了可供應6000畝煙地的全州最大的育苗大棚;實施了沈家灣煙水配套工程,新修防洪堤1.2公里,排洪渠780米,60立方米以上蓄水池4口,鋪設管道3200米;在沈家灣大壩啟動并完成了62.48畝的土地整理項目試點;爭取到林業部門提供的退耕還林資金,啟動了長約2.5公里的沈家灣排洪渠工程。
“努力把經濟項目和民生項目結合,讓老百姓過得更舒坦。”這是鄉領導干部的工作本色。在打造“沈家灣烤煙產業示范園”的同時,鄉里爭取到交通部門項目資金,在沈家灣實施了全縣第一條通村硬化路;爭取到水利部門安全飲水工程6處,解決了8個村民小組群眾的安全飲水難題;爭取了全縣黨建示范點建設工程,把沈家灣建成全縣村干部教育培訓基地。
烤煙產業,已經成為凱本鄉農業產業化推進的主要抓手和“富民強鄉”的支柱產業,不斷推動著全鄉經濟社會快速向前發展。到2020年,凱本人民將與全省、全國人民一道步入小康社會。(張維軍)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