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女性是鄉村振興隊伍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她們是鄉村社區的建設者、鄉村經濟發展的參與者和鄉村文明的創造者。
“今年我們村發展辣椒350畝,我負責管理和勞動力安排,收入很穩定。”岑峰村婦女楊紅介紹說到。
像楊紅這樣帶頭發展產業,靠勤勞的雙手發家致富,只是思旸鎮農村婦女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岑鞏縣思旸鎮為促進婦女就業創業,結合勞動力市場需求,加大就業培訓力度,加強產教融合,強化“以產定培,以企定培”導向,充分利用各類培訓資源和方式,分類開展崗前、在崗等以促進就業為目標的技能培訓,為農村婦女外出就業提供保障。同時充分發揮農村婦女的作用,開展農技培訓,形成了以農村婦女為主要勞動力的產業“娘子軍”,實現就地就近務工就業。
“我們要送學生上下學,去不到外面。村里面的姜產業發展起來了,移栽、除草、施肥都需要很多勞動力,到這里干活每人每天有100元的收入。”坪壩村村民周布英高興地說。
女本柔弱,為母則剛。為充分發揮婦女在鄉村振興中的半邊天作用,思旸鎮以黨建引領,加大文明創建工作,積極開展文明家庭、最美好公婆、最美姑媽、好媳婦、致富女能手等評比活動。不斷豐富婦女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婦女的幸福感。
據悉,思旸鎮盤街村獲得“全國文明村”稱號,岑峰村被評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溫泉社區被評為“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都有女性的力量。
如今的思旸婦女,她們無私奉獻、不懼挑戰、執著堅守,始終以巾幗之智,詮釋著最美的中國女性力量。直播帶貨、發展產業、返鄉創業…越來越多婦女成為了“新農人”,智能手機變成“新農具”,把數據變成“新農資”,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多“她力量”。
(黃鵠)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