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的建設和工作中,敦寨鎮雷屯村黨支部始終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貫徹黨的方針,以“創一流業績、爭創先進黨支部;富一方老百姓、爭當優秀共產黨員”為發展主題,開拓創新,求真務實,積極創建先進基層黨組織,在大家共同努力下,雷屯村的各項工作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貧瘠的土地上豎起的一面旗子
雷屯村位于鎮之南緣,距鎮政府駐地10公里,東過亮江接壤黎平縣中黃村和盎寨村,南鄰新化鄉映寨村,西、北鄰三合村,丘陵地形,石灰巖地質,總面積1941.8畝,其中耕地面積650畝,林地面積405畝。全村轄4個村民小組,共187戶、875人,耕地面積650畝。雷屯村是遠近聞名的蔬菜專業村,也是農業部命名的“生態家園示范村”和貴州省新農村建設示范村。現已形成蔬菜、水稻、西瓜、養殖、果樹、制種為主的主導產業。近年來共投入項目建設資金近百萬元,實施基礎設施建設和科技興農工程,使村容寨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每戶勞力中至少有一人熟練地掌握了兩門以上實用生產技術,農民人均收入達到五千元左右,成為錦屏縣乃至全省新農村建設的一面旗幟。
抓領導班子建設 創先進基層黨組織
雷屯村始終把建設優秀黨組織擺在重要位置,一是明確分工,權責統一,進一步明確班子成員、村干部各自的職責范圍,由此調動每一位班子成員和干部的積極性。二是堅持民主治村,堅持并完善班子例會制度、大要事廣泛征求意見制度、重大財務開支事先研究制度,以此避免工作中的決策失誤。三是發揮班子成員的示范帶動作用,村班子成員帶頭實踐,要求村民做的事情班子成員首先做好。四是無論事大事小, 全面關愛村民群眾,村班子的號召力與戰斗力來自于村民的認同,為此,雷屯村倡導關愛每一名村民,如果村民家中遇到困難,村班子都要盡心盡力予以照顧,并幫助解決。在工作實踐中,村支部深知,提高村班子質量的關鍵在于提高素質,而村班子素質的提高又往往由村干部、黨員的素質來決定。因此,村支部始終把建立一支高素質的黨員干部隊伍作為實現雷屯村可持續發展戰略及爭創先進基層黨組織的重要方面。目前,雷屯村村兩委組織健全,兩委班子成員平均年齡 45歲以下,其中黨員有19人,女黨員4名。同時,還建有村婦代會、調解委、治保小組、治安聯防隊、衛監委、義務消防隊等群眾性自治組織。
遠程教育,開啟群眾致富的金鑰匙
在近年的遠程教育工作中,雷屯村支部按照遠程教育的工作要求,在鎮黨委、鎮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取得了很多的成果。遠程教育的基本框架、組織領導結構、工作流程等正在逐步地建立和完善。本村遠程教育情況,技術人員已經具備了微機操作基本知識,同時操作人員能自主下載文件,并進行有序地管理,內容豐富多樣。從黨員政治理論、農業適用技術到生活常識和疾病防治,均與本地生活、生產實際需求相結合,并成功地組織了黨員干部和農民群眾的學習。在實際操作當中,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與農村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創先爭優”活動相結合,擴大了遠程教育的實用效果。
文化生活有聲有色
雷屯村爭創先進基層黨組織,最重要的落腳點和標志是為群眾辦出實事,今年以來,在鎮黨委鎮政府的幫助下。在村“兩委”班子的努力下,雷屯村修建了文化廣場,設立了農家書屋,健全了計生服務室、設立了遠程教育獨立站點,宣傳展覽室、娛樂活動室、和人口文化學校,配備了電腦、電視機、鑼鼓、樂器、圖書等學習和娛樂設備,同時為提高村民致富的能力,雷屯村黨支部還利用夜間、冬季等農活閑的時間,經常組織村民對其進行技能、法律、科技等知識的培訓。
兩個好支書,擰成一股繩
今年在村支書記龍相遠和駐村干部周明強同志的帶領下,積極爭取建設項目資金。雷屯村攔沙壩提灌站水輪泵基坑下陷,苦于缺乏資金,他們協調水利局,使這一問題得到解決;為了扎實做好農村消防工作,組織成立消防領導小組,加強對消防工作的領導,積極向上級申請消防設備;為村里增設了一臺消防機;為了農民增收,引進了優質稻種,幫助村民尋找致富門路。發動群眾種植紅優2號優質稻150畝,并與本縣的君宏米業簽訂了收購合同,收購價為每公斤5.2元,幫助村民增收54.6萬元;帶領村干整理辦公室內務,搞好周邊環境,發動群眾做好迎接基層組織建設年現場推進會的召開。
榮譽見證一切
在村干部的帶領下,經過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工作,雷屯村已經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2007年7月被州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2008年6月先后被省委、州委、縣委授予 “五好基層黨組織”的光榮稱號,2011年6月被縣委授予 “五好基層黨組織”的光榮稱號,2012年7月被縣委評為“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
雷屯村被列為省級新農村建設示范村以來,村兩委緊緊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建設目標,突出重點,扎實工作,務求實效,取得了一定成效。2008年底獲全省新農村建設“十佳鄉村”的榮譽。(龍煜)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