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鳥一般在飛云崖密林邊的空地里舉行
比賽前,參賽者會密切關注即將出征的斗鳥,為自己的勇士挑選合適的對手
斗鳥是當?shù)厝讼矏鄣膫鹘y(tǒng)賽事
主賽人會將鳥籠放到一起,以激發(fā)鳥的斗志
斗鳥時,將雙方鳥籠對門靠攏,待鳥迫不及待時,才開門放鳥
斗鳥人不會讓鳥斗太長時間,以免鳥嚴重受傷,分出勝負便及時將鳥分開
每逢農歷四月初八,來自凱里、施秉、黃平等地數(shù)萬人云集黃平飛云崖,相傳“四月八”作為固定民俗節(jié)日已有700余年歷史
集會時間一般為三天,村民們會自發(fā)地舉行吹蘆笙、賽馬、斗鳥、對歌、武術表演等活動
潘學遠怎么也沒有想到他的常勝將軍“英武”,會敗給名不見經傳的“神雀”。他很憋屈,沮喪地蹲在墻角抽悶煙。這只無名小鳥,把他保了3屆的斗鳥冠軍,給啄沒了。還有他和“英武”在臺頭村的風光日子,也啄沒了。
“神雀啊,真是神雀!”潘老漢瞥了一眼東坡村那幾個瘋狂的小子,默默地提起鳥籠,離開飛云崖“四月八”的斗鳥現(xiàn)場。
每逢農歷四月初八,來自凱里、施秉、黃平、鎮(zhèn)遠、甕安等地的苗族同胞云集于貴州省黃平縣飛云崖,自發(fā)地參加吹蘆笙、賽馬、斗鳥、對歌以及民間絕技表演等民俗活動,其中斗鳥是當?shù)厝俗钕矏鄣馁愂轮弧?/span>
黔東南山林密布,許多苗侗男子以狩獵捕撈為生,捕鳥、養(yǎng)鳥和斗鳥自然成為他們重要的民俗娛樂活動。苗族斗鳥一般是斗畫眉,也有斗黃豆雀的。畫眉被苗侗人民喻為美麗的化身,羽毛漂亮,身段精干,嘴尖爪利,善爭好斗。老斗鳥客自有一套捕捉、伺養(yǎng)、訓練與打斗的高招。判斷是否為善斗之鳥,有口訣“黃蠟嘴、牛筋腿、剪刀翅、扇子尾,不打不打幾千嘴”。
斗畫眉自古盛行。每逢苗疆年節(jié)或慶典,養(yǎng)眉者會聚集在山林邊的斗鳥場,讓畫眉賽叫聲,比搏殺。斗畫眉分隔斗和滾斗,隔斗就是把籠門相靠,取一根門隔,兩鳥隔籠相搏。勝鳥引亢高歌,敗鳥低頭無語。滾斗則是開門放鳥,兩鳥在一籠拼搏,你抓我啄,廝殺激烈,勝敗立現(xiàn)。
苗族斗鳥專用術語。用嘴啄頭,叫“打箍頭”;嘴啄嘴叫“打摜嘴”;用嘴拖咬住對方肚皮,叫“辮牽牛”;啄眼睛叫“雙龍奪珠”;還有“打側腿”、“打側翅”、“滾繡球”等,敗鳥負傷慘叫著滿籠逃,叫“撲籠”。裁判據(jù)此判定輸贏,最后由主賽人宣布勝負。
東坡村的吳老倌,是此次斗鳥活動的組織者。他告訴我:斗鳥比不得賽蘆笙和斗牛這些大型的活動,冠軍的獎金也只有200塊。斗鳥就是把喜歡鳥的人聚在一起樂一樂。(梁平 文/圖)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