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精神宣講(楊政權 攝)
玻璃鋼沼氣池安裝演示(游元祥 攝)
“平時只能在電視、報紙上學習,現在家門口聆聽老師宣講,讓我更加透徹地了解十八大精神。”11月27日,岑鞏縣州級新農村建設精品示范點注溪鄉周坪村80歲的老黨員劉元祥激動地說,他51年入黨,干了30多年村干,看到國家越來越強盛,人民生活越過越紅火,自己打心眼里高興。
這一天,周坪村兩委會辦公樓前人頭攢動,異常熱鬧,正在舉辦深入“學習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推動經濟社會跨越發展”宣講報告會。
聽說縣里要來村里宣講十八大精神,周坪村黨員群眾近百人早早就來到這里等候。縣委黨校老師結合十八大報告,分別從黨“過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總結”、“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等5個方面進行深入淺出地闡釋;縣司法局老師則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構建和諧鄰里”的角度,就如何做好民事糾紛調解方面進行解讀;縣農業部門老師結合周坪村實際,分別從果樹種植和沼氣綜合利用2個方面進行講解,幫助黨員群眾增長知識、學習技術。
宣講會上,無論是白發蒼蒼的老黨員、老村干,還是風華正茂的年輕致富帶頭人,大家都聽得津津有味。“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胡主席在報告中提出要建設‘美麗中國’這句話。”周坪村黨支部書記楊烈說,他們村正力爭在搞好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好各項產業,為建設“美麗周坪”而奮斗。
彭昌智是村里致富帶頭人的典型代表,10年來,在國家有關政策和當地相關部門的幫扶下,帶領村民致富,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特別是通過電視觀看了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實況后倍受鼓勵,更加增強了與全國人民一道同步建成小康社會的信心和決心。”彭昌智說,我家種有40畝金秋梨、20畝思州柚和18萬株桂花苗圃,現正在搞10畝葡萄,加上與哥哥嫂嫂們一起合辦的翠綠山泉水廠分紅,每年收入至少有20多萬元。
討論會上,廣大黨員群眾踴躍發言,現場氣氛十分活躍。針對大家在發展產業方面存在的具體困難和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新技術掌握等問題,宣講老師一一作了耐心講解。
據悉,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岑鞏縣委宣傳部、組織部、政法委等相關部門組成聯合宣講團,多次深入該縣各鄉鎮、企業、學校、社區開展十八大精神進村寨進社區等主題宣傳活動。同時,該縣文藝團體、電影公司等還將宣傳十八大精神的相關文藝節目搬上舞臺,搬上大篷車,帶到百姓家門口連場演出,既讓老百姓欣賞到了精彩的文藝節目,也讓大家對十八大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為廣大老百姓送去豐盛的文化大餐。
同時,岑鞏縣按照黨的十八大精神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投入力度的同時,不斷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鼓勵農民以市場為導向,按照一戶一業、一村一品、一鄉一特的發展模式,以培育一個產業、帶動一方群眾致富的發展思路,加大農技培訓力度,積極發展適宜市場需求的高標準設施農業,取得了良好的實效。
周坪村位于岑鞏縣龍江河畔,現有10個村民組344戶1472人。近年來,該村依托資源優勢,通過做強做大雜稻制種、思州柚等精品水果產業,拓展農民增收致富渠道,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今年8月,該村被確定為黔東南州級新農村建設精品示范點。(楊政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