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各鄉村一部分人口外出打工就業,為經濟社會發展進步帶來新的生機和活力,但留守兒童、留守婦女和留守老人已成為社會關注的新矛盾,南寨鄉許多黨員也遠離家鄉、 拋家離小加入了外出務工經商行列。為了讓他們離鄉不離黨,安心外出求職謀業,全力投入到脫貧致富工作中,南寨鄉在流動黨員管理工作中,推行了為流動黨員家庭服務制度,為流動黨員家庭開通了辦事綠色通道,并取得了成效。
一是建立機構,成立服務組織。建立為流動黨員家庭服務辦公室,成立以鄉黨委書記任組長,分管組織副書記任副組長、30個村黨支部書記和22個遠程教育工作站責任人為成員的為流動黨員家庭服務工作領導小組。主要負責全面組織、日常管理、統籌協調各單位、各部門對服務對象的服務事項。更具體的掌握流動黨員外出情況和流動黨員家屬生活情況,讓人員滿足服務需要,讓服務落到實處,使制度有落實、有效果。
二是發放流動黨員家屬證,充分發揮流動黨員家屬持證特權。通過摸排全鄉外出流動黨員56人,其中省外44人,省內12人,留守兒童79人,留守老人和婦女共是113人,重病在身5人,失去和沒有勞動能力的98人。根據各村流動黨員留守家庭名單,該鄉推行流動黨員家庭服務制度后,下發流動黨員家屬證56張,流動黨員家屬持證后,可到鄉內各單位享有優先辦事權、享有優先政策權。同時,流動黨員家屬證附有鄉政府及涉農單位電話及便民利民服務承諾語,利于流動黨員家屬事事有依靠,辦事省程序。通過制度的落實,信用社、農推站、畜牧水產站和鄉財政所等單位僅8月份共接待流動黨員家屬辦事共是68人次,月優先接待流動黨員家屬辦事率提高了75%,深受群眾的好評。
三是幫扶關愛,優行享受政策權。一方面采取結對幫扶,將流動黨員的家庭幫扶納入鄉黨委和各村“兩委”的結對幫扶工作中,將流動黨員家庭幫扶工作落實到單位、明確到人。圍繞幫思想、幫生活和幫生產的幫扶內容,結合便民利民服務工作,通過接對幫扶,上門幫扶方式,鄉黨政班子成員接對幫扶12對,機關黨員和支部接對幫扶共44對,開展幫扶走訪78人次,募捐幫扶資金3500元,及時的解決了流動黨員家屬用水、用電、耕作和兒童就學等困難;另一方面采取項目扶持,對流動黨員所在村項目實施,優先給予流動黨員家屬參與權,待流動黨員家庭投入項目后,優先享有政府的貼息小額信款權。通過結對幫扶和項目的扶持,如柳寨村熊明菊、繞慶村的吳成英、楊秀光、繞號村的潘承菊、柳社村的黃萬濤等流動黨員家庭得到了白香豬保種飼養項目的扶持,家庭生活上相對穩定,其中流動黨員留守婦女熊明菊家養成欄香豬78頭,目前已成為該鄉百千萬示范帶動戶。(潘朝銘)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