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山上,一年只能收獲一季水稻,當遇到干旱的年份,大部分的收入都花在購買糧食上,吃穿相當困難。”村支書羅成付向筆者談起當年時說。
據了解,2010年前,該村人均純收入不到600元。由于居住環境條件惡劣,當地農民只是過著一種自給自足,幾乎完全封閉的生活。
新建的房屋及串戶路 劉開金 攝
改造后的廈往村全貌 劉開金 攝
2010年以來,該村以“集團幫扶、整鎮推進”扶貧開發項目為契機,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積極引導下,農民通過發展產業、開發旅游增加經濟收入,通過“危房改造”、“一事一議”等惠民政策建設新農村,改變村容村貌,改善生產生活條件。
鎮黨委書記張成權說:“近三年來,廈往村經濟快速發展,群眾生活水平明顯提高。根據去年的統計,廈往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280元,趕上了全鄉的平均水平。家家戶戶都用上了現代家電。這個村后勁足,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廈往村的巨大變化,不僅是該村產業發展新思路的具體體現,也是往洞鎮產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的新途徑,更是黨中央、國務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期待。(諶鴻溪 劉開金)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