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鎮帶州方面,我們堅持特色引領城鎮,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我們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帶小的原則,遵循城鎮發展客觀規律,立足黔東南自然生態特色,凸顯地方文化和苗侗民族特色,加強城鎮風貌建設,打造綠色生態、環境優美的宜居城鎮,推動形成富有苗侗民族文化特色的城鎮體系建設。做大凱里中心城區,加快凱里麻江同城化建設,盡快推動形成“規劃同籌、產業同鏈、市場同體、交通同網”的城市經濟圈。此外,我們還將規劃建設一批具有產業支撐、富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重點小城鎮,打造一批富有特色魅力、宜居宜業宜游的特色小城鎮。
在旅游活州方面,我們堅持國際引領旅游,抓好旅游產業發展。我們將按照打造具有國際影響的原生態民族文化旅游區的戰略目標要求,以國際上公認的一流旅游目的地的8條標準為指導,積極探索特色民族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的新路子,努力把黔東南打造成為世界知名、國內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和國際原生態民族文化旅游區。積極搶抓省實施“六個一批”文化產業工程的重大機遇,著力構建“一核三圈多園”的特色文化產業格局。著力提高旅游產品的文化品質和內涵,大力發展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產品,促進民族文化、歷史文化、紅色文化、自然生態、休閑度假等特色旅游加快發展。圍繞“原生態黔東南”旅游品牌,實施旅游市場開發戰略,加大旅游景區的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盡快建設成為能容納上千萬人次的旅游核心區,積極創造條件申辦國家級旅游度假區。
在民生建設領域,我們將堅持民生引領,搞好社會建設。堅持抓民生就是抓發展,以民生促發展,以發展保民生,推進社會建設。按照“三化同步”要求,圍繞民生謀劃項目,積極謀劃產業發展,大力扶持就業容量大、產業關聯度高、市場競爭力強、輻射帶動面廣的特色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延長產業鏈,形成各具特色的扶貧產業基地和扶貧產業加工集群。實施鄉村旅游扶貧倍增計劃和品牌戰略,著力打造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努力形成種類豐富、特色鮮明、功能配套、服務規范的多元化鄉村旅游扶貧產業體系。大力實施“扶貧樣板”工程。大力支持創業帶動就業;大力發展高中階段教育,全面提高全州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加大科技投入,圍繞特色優勢產業的發展,實施一批重點科技項目,加強集成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堅持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方針,加快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在對外開放方面,我們將堅持開放引領,抓好改革開放。對黔東南這樣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滯后的地區來說,進一步擴大開放顯得尤為重要。要牢固樹立大開放促大開發、促大改革、促大創新的理念,著力優化開放環境,加快構建對內對外開放新格局,不斷提高改革開放水平。進一步加強與周邊地區的交流與合作,實現基礎設施互聯共享,促進要素自由流動,構建產業分工協作體系。加強與珠三角、長三角地區的經濟聯系,承接產業轉移,打造東西部合作示范基地。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充分利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等平臺,積極參與東南亞、南亞等國際區域合作,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廖書記最后說道,我們將繼續積極搶抓國家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新階段扶貧開發、特別是國發2號文件支持貴州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等重大歷史性機遇,緊緊圍繞“加速發展、加快轉型、奮力趕超、推動跨越”主基調,突出實施“工業強州、城鎮帶州、旅游活州”三個戰略重點,按照“堅持生態引領,發展特色工業;堅持特色引領,抓好城鎮建設;堅持國際引領,抓好旅游發展;堅持民生引領,搞好社會建設;堅持開放引領,提高改革開放水平”的要求,走出一條符合自身實際和時代要求的后發趕超之路,努力實現科學發展、加速發展、創新發展,確保與全國、全省同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凌忠云)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