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重德才重實干重業績用人導向
——黔東南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綜述
中共黔東南州委組織部
近年來,我州圍繞選好發展型干部、配強發展型班子,不斷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重點在干部提名、競爭選拔、考核評價、基層導向、信息公開等方面進行探索創新,形成重德才、重實干、重業績的用人導向,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強有力的組織保證。
擴大提名民主,實現由多數人在多數人中選人
提名是干部選任的第一關口,誰提名、提誰的名、如何提名,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選人用人的方向和效果。為此,我州專門出臺干部選拔任用初始提名辦法,規定領導職位出現空缺時,由組織部門發布公告,公開空缺職位和選拔程序,采取組織部門推薦、單位推薦、領導干部署名推薦、個人自薦等多種提名方式,使提名過程變“小范圍”醞釀為“大范圍”推薦,變“少數人在少數人中選人”為“多數人在多數人中選人”。
2010年,通過多種提名方式初始提名產生從江縣縣長、州委政研室主任、州政府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等職位初步人選,在全州領導干部會議上進行民主推薦。在2011年的換屆中,通過擴大初始提名,選出70名符合縣(市)委書記初步人選條件和124名符合縣(市)長初步人選條件的人選,并召開全州領導干部會議進行推薦,換屆中任用的1名縣委書記、7名縣長都是在擴大初始提名過程中名次相應靠前的同志。今年2月17日,州委召開全州領導干部大會再次推薦縣市黨政正職預備人選。
各地也積極探索應用擴大初始提名辦法。天柱、黎平等縣積極探索全委會提名推薦方式,天柱縣自2010年以來通過召開縣委全委會對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局長、部分鄉鎮黨政正職、鄉鎮人大主席等22個職位進行民主推薦,黎平縣在2010年機構改革中將涉及的正科級干部調整全部提交全委會提名推薦。麻江縣在2011年鄉鎮換屆中,采取“四提名三差額一票決”方式進行選拔5個鄉鎮領導職位,這一做法入選了中央組織部《鄉鎮黨委換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100例》。
推進競爭性選拔,實現好中選優、優中選強
競爭出人才,競爭出活力。各級堅持把競爭性選拔干部等作為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方向,在公開選拔、公推比選、差額選拔、競爭上崗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一是大力推進公開選拔。積極探索由領導干部、相關行業專家、州“兩代表、一委員”及來自公選職位所在單位的主要領導和干部職工代表擔任評委的“大評委制”。2010年5月,推出州委宣傳部副部長等7個副縣級職位公開選拔;11月,推出團州委書記等4個正縣級職位和州城鄉規劃局總規劃師等18個副縣級職位公開選拔。二是大力推進公推比選。2010年5月,采取公開職位、公開資格條件、公開工作程序“三公開”,單位黨委(黨組)推薦、市領導署名推薦、個人自薦“三推薦”,差額提名、差額考察、差額醞釀“三差額”的方式,對凱里市1名副市長進行公推比選。2010年8月,采取領導干部署名提名和個人自薦“兩提名”,差額提名、差額考察、差額醞釀“三差額”的方式,公推提名產生初步人選,開展競職陳述,由領導干部和專家現場測評產生差額考察人選,公推比選產生州衛生監督局副局長、州疾控中心副主任各1名。三是大力推進差額選拔。采取“差額推薦、差額考察、差額醞釀”的方式,選拔岑鞏縣、三穗縣、劍河縣縣長人選。四是大力推進競爭上崗。出臺州直機關科級領導職位競爭性選拔工作辦法,全面推行州直單位中層干部競爭上崗。如在州政府機構改革中,州直機關就有58個科級領導職位實行了競爭上崗。2012年公開競爭遴選2名團州委副書記。
強化考核評價,實現干部“能上能下”
考核是干部從政行為的“指揮棒”和“風向標”,是選準用好干部、形成正確的用人導向的重要基礎,也是我州著力加強的重點。一是建立實績考評制度。出臺縣(市)、凱里經濟開發區領導班子實績考核評價辦法和州直單位州管干部年度考核辦法,加強對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實績考核。雷山縣探索建立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月度工作實績報告制度,2011年對全縣92名科級干部工作實績報告進行公示,樹立了以實績選人用人的導向。施秉縣在屆末考核中,對縣委政法委、縣公安局、縣司法局、縣法院、縣檢察院5個單位共61名科級領導干部進行了“性格特征分析測試”。二是制定專項考核辦法。出臺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完成重大任務、應對重大事件專項考核辦法,重視在關鍵時刻、危急關頭考察識別干部。雪凝災害期間,專項考察干部在抗災救災中的表現,一批干部得到提拔重用,不作為的干部被及時處理。同時,建立完善增比進位目標約談制度、干部作風告誡制度、縣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日常管理研判制度、新任州管干部廉潔從政陳述承諾制度、非領導職務干部管理辦法等工作機制,在加強對干部的日常監督管理中考察識別干部,促進考核評價干部工作長效化、常態化。三是完善德的考察辦法。三穗縣在2011年屆末考核中采取述測評德、訪談析德、延伸鑒德、綜合考德四步法,對71個鄉鎮領導干部的“德”進行了全面考察,對2名評價較差的改任了非領導職務。
注重基層一線,實現人才在基層培養、干部從基層選拔
基層是培養干部的主陣地,也是選拔干部的主戰場,讓更多優秀基層干部上得來,才能激勵更多干部走下去。首先,堅持人才在基層培養。積極選派優秀年輕干部到基層任職、掛職以及開展幫扶。近年來,州直機關選派了15名優秀年輕干部到縣市擔任科技副縣(市)長,選派了10名優秀年輕干部到鄉鎮擔任黨政正職。組建黨建扶貧、“三進三支”工作隊深入到扶貧開發重點縣鄉,實行千名干部聯千村,州直140個單位已掛幫聯系全州204個鄉鎮,選派了103名干部到所掛幫的鄉鎮掛職。其次,堅持干部從基層選拔。在2011年縣、鄉換屆中,新進入縣級黨政班子的201名干部中近70%的有3年以上鄉鎮或企事業單位領導工作經歷,新進入鄉鎮班子的500余名鄉鎮黨委委員中有400人來自鄉鎮一線,樹立了“從基層來、到基層去,在基層成長、在基層選拔”的用人導向。
抓實信息公開,實現陽光透明選人用人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公開干部工作信息,使干部工作在“陽光”下運行,是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的有效手段。近年來,我州制定了《黔東南州干部選拔任用工作信息公開辦法(試行)》,建立考察結果向考察對象反饋機制、組織工作新聞發言人制度,邀請部分州“兩代表一委員”參與干部考察,利用手機信息平臺不定期向州級“兩代表一委員”發送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情況和干部選拔任用有關政策宣傳短信,通過黔東南電視臺、黔東南日報、黔東南組織工作網擴大干部任前公示范圍。2011年,對擬提拔的329名干部全部在黔東南日報、黔東南電視臺、黔東南組織工作內網上進行任前公示,提高了干部群眾對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知曉率,增強了選人用人工作的透明度。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