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政府辦干部駐村開展幫扶工作以來,盡心盡責,結合村情確定幫扶主題,立足實際謀劃幫扶舉措,凝聚各方力量推進扶貧工作,增強了農村經濟發展后勁,改善了農村民生產環境,提高了群眾生活水平。
走村入戶,了解村民所需所求,讓村民“放心”
駐村后,州政府辦駐村干部嚴格按照駐村工作要求,真正做到了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月駐村時間平均達到20天以上。為真正了解群眾急需解決的難點問題,理清工作思路,深入到農戶家中、田間,與村民面對面溝通、交流,耐心傾聽他們的心聲。8個月來,走訪村民2000余名,召開座談會116次,撰寫調研報告13篇,幫助理出發展思路117條,解決難題100多個,拉近了與村民的距離,增進了與村民的感情,也摸清了村民的所思所盼所求。結合村情民意,詳細制定了村里《三年發展規劃》,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評。
組織學習,完善村民知識結構,讓村民有“信心”
駐村干部深入各村寨,積極宣傳國發2號、省十一次黨代會、“解放思想、推動跨越”大討論活動等文件精神,讓村民進一步了解政策,解放思想,加強村民的思想政治素質,并積極組織和協調農業、科技、教育、法律等部門,開展教育培訓15期,培訓農民3000余次,投入培訓資金6萬余元;本著“要想富,學技術”的致富理念,積極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邀請農業專家到村,舉辦以特色農業種植、常見病蟲害防治、反季節蔬菜種植等為重點的培訓講座,與群眾現場互動、答疑解惑,幫助村民解決生產問題。據悉,自開展幫扶工作以來,駐村干部共開展各種農民技術培訓13余期,培訓人次達0.6萬,幫助1000余名困難群眾走上了發家致富的路子。
廣泛動員,落實村民幫扶計劃,讓村民“暖心”
州政府辦制定了《州政府辦幫扶聯系村申報2012年建設項目責任分解表》,分別對交通建設、水利、救災物資、基礎設施建設、水道排污、技術培訓等項目做了詳細安排,各項目明確到具體的駐村干部、責任領導,還積極協調上級及州直相關部門給予幫扶村解決困難。如:到州直相關部門為寨頭村申請農田水利灌溉、村衛生室維修經費4.5萬元;到榕江供電局申請解決污略村15戶未能參加農村電網改造工程等。截止目前,共為幫扶的計劃村、古州鎮基礎設施投入資金120萬元。同時,各駐村干部處處為群眾著想,事事從群眾利益出發,鼓勵扶持各村黨員干部依托當地優勢資源和特色產業,帶頭創辦致富項目,組織帶領群眾發展致富項目,如:幫助30戶兒女結扎困難戶發展香豬養殖,共養殖香豬400頭,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果。(州政府機關黨委)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