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山上長的野楠竹都無人問津,大多只能自產自用,F在公路修通了,建筑商和竹器廠的老板們常常駕車上門大批量收購,連基地生產的楠竹都供不應求,滿山竹子現在成了搖錢樹。”近日,岑鞏縣思陽鎮銅鼓田村代家坡竹林基地領導小組組長張發云笑逐顏開地說。
思陽鎮一位駐村干部介紹,自銅鼓田、馬坡和大榕通村公路修通后,鎮里依托交通優勢和當地土質條件,在三個村規劃建設了一個楠竹基地,大規模發展楠竹產業,并打造成強鎮富民的一項支柱產業。目前全鎮已有40%以上的農戶在庭前院后和荒山上實施了楠竹種植,預計實現5萬畝,目前實際見效面積達到3400余畝,價值至少在3000萬元以上。
這只是岑鞏縣依托交通優勢,建設產業基地做好交通經濟文章,幫助群眾發家致富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岑鞏縣緊緊抓住項目建設的機遇,加大對交通建設項目的爭取,以“鄉鄉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為目標,建立起“一橫三縱兩連線”為主體的公路網絡骨架,為廣大群眾修通了一條條致富之路。
“要想富,先修路”,這是生活在貧困山區老百姓常說的一句話。沒有公路,再多再好的農產品也換不成錢。針對全縣公路交通現狀,岑鞏縣完善路網規劃,把公路建設作為改善農村基礎設施的一項重大措施,實現了逐步形成以GZ65高速公路和320國道、省道為主要骨架,以縣、鄉道路為支線,以通村公路為余脈的“一橫三縱兩連線”的區域交通網絡總體發展目標。
2011年,該縣通過努力,還完成投資2337萬元:建成5.8公里的長沖灣工業園區主干道;建成思旸稍寨大橋和羊橋蓑衣小橋以及115公里的通村公路。先后實施通村油路、水尾至馬家寨旅游公路、龍鰲河大橋、S203思旸至羊坪公路等11個新建項目,計劃總投資5.9億元,這些項目的建設,進一步推進了該縣城鄉經濟的快速發展。
相比2000年以前,全縣241公里的公路通車里程,到2011年岑鞏縣公路通車里程達1269.7公里,通村公路102條996公里,通村率達100%,全縣“鄉鄉通油路、村村通公路”,農村交通條件得到改善,提升了農村投資環境。
修通公路,建好基地,興縣富民,全力做好交通經濟大文章,已形成該縣發展經濟布局的一種模式。
如今,全縣緊緊依靠公路帶動面大、影響力強,在交通便利的地區廣泛開展了“四在農家”和“一戶一技能”等示范點活動,狠抓試點工作,在主要公路沿線打造出2萬畝優質雜稻制種、3萬畝優質煙葉、3萬畝優質果品、1萬畝蔬菜生產等種植基地,同時發展40個生豬養殖、20個肉羊養殖和10個肉牛養殖基地建設。(張維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