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岑鞏縣鑫瑞達電子有限公司的女工們正在聚精會神加緊生產電子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廠長曾義華告訴筆者,以前,他一直在外地打工,聽說家鄉創業政策好,于2010年返鄉投資100余萬元辦起了電子廠,目前全廠有160多位員工,全是返鄉農民工,月均工資在2000元左右。
“現在家鄉的投資政策確實好,放得寬,管得活,很多地方對我們返鄉創業者有特殊優惠,回來投資放心、安全,收益比在外邊強得多,所以我現在是一門心思都在想著把工廠做大做強。”曾義華說。
“我有兩個小孩,一個在上高中,一個在上小學,以前沒人管,現在在家門口打工,工資收入沒少,孩子也得照顧了,還是在家打工強些。”天星鄉梨園村返鄉農民工龔小英說。
鑫瑞達電子有限公司只是該縣300余戶非公企業吸納返鄉農民工在家門口就業的一個小小縮影。
近幾年,岑鞏縣通過不斷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多措并舉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
鼓勵和促進社會民營資本進入。該縣制定出臺相關政策,在土地使用、稅費、服務、引資獎勵等方面給予特定的優惠。
精簡辦事流程,提高辦理效率。該縣自政務服務中心成立以來,組織28家行政審批部門入駐集中辦公,清理審批和服務事項437項。截至目前,中心共受理業務2880件,辦結2879件,辦結率99.96%。
培植壯大產業,實現民營經濟規模發展。該縣通過引進采礦及深加工等項目,重點扶持電冶、化工、食品加工等支柱產業,加快推進電冶及電解錳技改項目實施,逐步培育成年產值超百億元的產業集群。
加強商會組織建設,規范行業管理。該縣通過扶持新興商會做大做強,打造和提升“思州”商業名氣,對會員企業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幫助解決生產生活困難。
截至目前,該縣共有非公有制企業367戶,個體工商戶3255戶,注冊資產總額29700萬元,非公有制經濟對地方財政的貢獻率達75%以上。
2011年,該縣共引進項目43個,協議資金216.9億元,到位資金18.7億元,全縣工業生產總值突破30億元大關,達到32.98億元。
隨著岑鞏縣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在該縣的就業機會不斷增多,越來越多的農民工不再涌向沿海一帶打工,而是選擇留在家鄉就業。
與此同時,為適應返鄉農民工的就業需要,該縣進一步加大農民工的就業培訓力度,相關部門及時開展了電機縫紉工、電焊工、建筑工等近10個項目的培訓,培訓農民工1000余人次,提供就業服務6000余人次,發放相關資料萬余冊,內容涉及就業創業、社會保障、權益維護、公租房、戶籍改革、公共服務等惠民政策。
今年以來,該縣300余戶非公有制企業積極向當地農民工提供就業崗位,吸納了3000余名返鄉農民工實現家門口就業。(張維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