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實施了農業新技術,我縣玉米增產項目絕對豐收,比哪年都好。”近日,岑鞏縣糧食增產工程玉米測產順利通過黔東南州專家組的驗收,最終加權平均理論產量為648.9公斤/畝,比原計劃指標(600公斤/畝)超8.15%,該縣農業和扶貧開發區副局長田家先高興地說,這也是該縣創新農業技術使近9萬畝糧食增產項目增產的一個縮影。
為促使農業增產,助推農民增收,今年以來,該縣加大糧食增產工程項目的實施,落實項目任務8.6萬畝,占計劃7.5萬畝的114.67%。其中:水稻增產項目任務5萬畝,完成5.7萬畝;玉米增產項目任務2.5萬畝,完成2.9萬畝。并建成縣級水稻示范點1個、鄉級14個,縣級玉米示范點1個、鄉級6個。同時,還組織50余名農技人員深入糧食增產項目示范點,創新水稻高產創建項目新技術試驗4項,即新品種比較、肥效比較、緩控施肥對比、拋秧示范;糧食增產工程新技術7項,即水稻新品種展示、不同密度對比、緩控施用、玉米不同密度比較試驗、玉米品種比較試驗、玉米化控試驗、玉米緩控施肥簡比試驗。
雜稻制種是該縣的傳統產業,今年共落實雜稻制種面積3.12萬畝,同比增長38.7%,農戶可創收1億元。為了增加品種,優化種子品質,在貴州紅四方、四川農大高科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努力下,在注溪鄉哨坪、小堡等村開展雜稻制種新品種試制33個,試種面積34.5畝,試制成功后,將為明年雜稻制種提供新的優良品種。目前,該縣通過創新農業種植技術,使8.6萬畝農業增產項目得到穩步推進。
“實施技術創新和品種創新,不斷提高農業科技含量,才能有效的促進農民增收。”從事雜稻制種30余年的貴州紅四方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經理陳文彪如是說。據了解,今年實施的2.9萬畝玉米增產項目增產已成定局,5.7萬畝水稻增產項目長勢良好,豐收在望。(張能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