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陳班長的帶動和幫助,我們怎么也想不到種桃致富,今年說什么也掙不來30余萬元的收入。”9月6日,依靠種桃掙了“大錢”的貴州省岑鞏縣客樓鄉果農陳新文感激地說,他言語中的陳班長,就是該鄉氣象炮站班長、安山村委會主任陳智。
客樓在當地素有“高原屋脊”之稱,因地勢高、交通不便等原因,過去一直是比較貧困。1994年,陳智通過在外做木工、搞建筑10余年有了點積蓄后,回到鄉里做起了水果生意。1998年他到湖南芷江水果批發市場采購水果時,被當地自產的頤紅水蜜桃吸引住了,由于擔心當時的批發價格較高沒有銷路,自己只是買回來200斤供親朋好友品嘗,大家品嘗后都認定這是一個好品種。沒過幾天,他又再次去批發市場采購時,再也見不到頤紅水蜜桃了。一位朋友告訴他,頤紅水蜜桃市場好,就是儲藏時間短,很多商販也想再來采購,季節一過就沒貨了。
陳智一聽心就想,客樓是種桃的好地方,由于海拔高、日照長、氣溫低,很多本地桃樹長勢很好,雖與湖南省芷江縣距離不遠,但每年的氣候均往后推遲20余天,如何引進種植成功的話,肯定可以延長頤紅水蜜桃市場產品。于是陳智就把這一想法向鄉黨政領導進行了匯報,在鄉黨政主要領導的支持下,由陳智負責聯絡,組織考察組對湖南省懷化地區的一些桃園開發、批發市場進行綜合考察。通過考察,他的這一想法得到鄉鎮主要領導認可,政府協調荒山50畝由陳智投入10萬元率先發展一個示范園,第一年果苗栽種時,群眾對陳智的舉動持懷疑態度,外地的樹苗能否適應當地的高寒氣候,此時,政府積極跟該縣林業部門加強聯系,聘請有關專家對陳智的桃園管理進行精心指導,三年后桃樹開始掛果,他種植的水蜜桃以果型美觀、清脆可口、汁多味甜等特點贏得了市場,陳智就掙得果園的“第一桶金”,當年純收入8萬余元。
正當桃樹盛果期的關鍵時候,他因不懂自然災害防御而造成巨大損失。那是2006年春天,正是桃花開花期,由于天氣突然變化,客樓地區發生了冰雹自然災害,風雹給他的桃樹打得七零八落,六成桃樹當年錯過花期就掛不了果,經濟損失近10萬元。吃一塹長一智,從此他就十分重視氣象信息。這時,為了幫助果農抵御自然災害,縣氣象部門在客樓鄉建起標準化炮站,陳智主動申請擔任炮站班長,他把另外4名果農請到炮站開展服務工作,在全鄉8個村建起“氣象宣傳欄”,積極為果農發放制作《客樓鄉本場(集)天氣預報》,充分發揮氣象服務平臺,為果農提供優質服務。譬如,龍田鎮果農胡軍種植水蜜桃60余畝,由于不懂技術,2011年由于氣候干燥、多晴少雨,使桃樹出現缺鐵癥,如不及時治療就會絕收,陳智得知后帶胡軍到湖南省懷化市購買農藥,不僅保護好桃樹,還挽回了當年25萬元的經濟損失。
在他的帶動下,群眾紛紛校仿種植水蜜桃的積極性高漲,全鄉種植面積一下子就提高到2000余畝。楊宗軍、何文權等五戶村民要求種植桃樹,苦于沒有土地、不懂技術,陳智就一家一戶做農戶工作,為他們協調了土地、提供苗木和技術指導,幫助他們五戶均建起100余畝的果園。在陳智的發動下,昌卜塘組26戶村民就有18戶種植了桃樹,每戶種植20畝至40畝,每年戶均創收15萬元,家家戶戶均蓋起了小洋樓。
近年來,在他無償提供的氣象服務和技術指導下,該鄉采取了“果品+養殖”和“養殖+果品”的措施,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產業鏈,將頤紅水蜜桃注冊為“思州頤紅水蜜桃”商標,并成立了岑鞏縣樓外樓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圍繞“防災減災、氣象先行”活動,為果農民提供氣象安全保障,幾年來全鄉果農也未因自然災害受到經濟損失。目前全鄉發展水蜜桃6000余畝,掛果2400余畝,200畝連片種植的有7個,在合作社的運作下,產品遠銷越南和國內的湖南、廣西、重慶等10余個省市,產品供不應求,實現年創產值1200余萬元。
陳智,一位最基層的氣象炮站班長,在開展“防災減災、氣象先行”活動中,為果農帶出一個致富的好產業,讓昔日的“貧困屋脊”蝶變成今天遠近聞名的桃園勝地。(劉詩韜 張能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