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主要成效
干部群眾的“四權”得到充分落實,選人用人公信度得到提高。在整個領導班子調整中,縣委廣泛聽取了人大、政府和政協有關領導、各鄉鎮黨委和各單位主要負責人及紀檢監察、計生、審計等部門的意見;并在考察期間和任前通過公告欄、有線電視臺等形式廣泛征求廣大干部群眾的意見,讓干部群眾也參與到換屆工作中來,接受他們的監督和考驗,從而進一步打破干部考核環節暗箱式、神秘化式的做法,實現了由過去“少數人選人”、“在少數人中選人”向“多數人選人”、“在多數人中選人”的轉變,進一步落實了干部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和選擇權,真正選出政治堅定、有真才實學、實績突出、群眾公認的干部,避免了干部的“帶病提拔”和“帶病上崗”,真正擴大了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民主。
不斷優化領導班子,干部隊伍建設得到加強。目前,全縣共有科級干部461名,其中:正科級175名,副科級286名;中專及以下學歷2人,占0.4%,大專學歷162人,占35.2%,大學學歷290人,占62.9%,研究生學歷7人,占1.5%;30歲及以下21人,占4.6%,31-35歲70人,占15.2%,36-40歲137人,占29.7%,41-45歲117人,占25.4%,46-50歲113人,24.5%,51歲及以上3人,占0.6%;少數民族干部413名,占89.6%;婦女干部71名,占15.4%;非黨干部43名,占9.3%。換屆以來,新提拔科級干部110人,其中提拔為正科級干部52人,副科級干部 58人;女干部19人,占17.2% ;非中共黨員8 人,占7.2% ;少數民族干部98人,占89%;大專學歷27人,占24.5%,大學學歷80人,占72.7%,研究生學歷3人,占2.8%;30歲及以下15人,占13.6%,31—35歲28人,占25.4%,36—40歲43人,占39%,41—49歲24人,占22%。其中:縣直交流到鄉鎮8人,鄉鎮交流到縣直21人。從整個干部隊伍來看,選出的干部都是政治上堅定、作風上過的硬、工作業績突出的干部,全縣鄉科級領導班子全部按規定配備了年輕干部、女干部、黨外干部,班子的結構在年齡、知識、專業、素質等方面的都得到合理的布局和搭配,領導班子得到進一步的優化。
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環境,提高了組織工作滿意度。從整個換屆工作來看,無論是在換屆工作方案的起草、民主推薦,還是在重點考察、醞釀、公示等環節中,都堅持了科學、民主、公開、競爭和擇優的原則;都是按照建設“團結、實務、勤奮、廉潔”領導班子的要求,堅持干部隊伍“四化”方針和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用人標準,嚴格換屆工作紀律,著力選拔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人民群眾信得過的優秀干部,著力營造“發展要快、風氣要正、干部要干”的良好政治生態環境,組織工作滿意度得到進一步提高。
四、經驗啟示
破解干部工作難題,要用科學發展觀的眼光。在調整和任用干部時,必須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以科學發展的實績來選干部、配班子。要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用科學發展的成效評價班子,憑科學發展的實績選用干部。注重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作風上過得硬、工作上有本事、人民群眾信得過,發展意識強、發展熱情高、發展辦法多、發展速度快、發展成效顯的干部選進各級領導班子;對工作狀態差,干不出成績,打不開局面,排名連續退位或掛末的,要堅決予以組織調整。努力營造“讓想干事的人有機會、能干事的人有平臺、干成事的人有地位”的濃厚氛圍,不讓老實人吃虧,不讓投機鉆營者得利,積極樹立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選人用人導向。
破解干部工作難題,要健全和完善干部考核制度。探索和實現不適宜擔任現職干部辦法,有一定明顯成效,但存在著公示范圍覆蓋不夠全面、調整標準不明確、差額比例偏低等問題,要健全和完善鄉科級領導干部崗位職責規范,界定各級黨員干部的目標職責、任職條件和履職要求,為調整不適宜擔任現職干部定出標尺;要建立健全干部選拔任用工作信息公開制度,讓選人用人權在陽光下運行;建立后備干部動態管理機制,納入年度考評對象,形成擇優汰劣、有進有出的動態管理格局,進一步強化后備干部的培養,為差額選任領導干部提供充足的人才儲備,形成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機制;要建立日常干部管理制度,對干部日常工作的德、能、勤、績、廉等方面進行有效監督和管理,全面的掌握好干部的情況,為合理調整和使用干部提供科學依據。(州委組織部)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