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對成交量可否一紅到底存分歧
目前來看,雖然房價有止跌甚至上漲的跡象,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房價大幅上漲的可能性并不大。與這種共識相對的是,業內對樓市成交量是否能繼續紅下去開始出現分歧。
“‘量在價先’,以價換量到了一定程度,折扣必然回收。”張大偉認為,5-6月成交量樂觀,對價格的支撐作用已經體現,房價再跌的可能性較小。
另一方面,“目前市場成交的主流項目依然為性價比比較高的項目,房價同比仍有較大降幅,樓市仍處于‘以價換量’階段,房價也不太可能大漲。”張大偉說。
然而,張大偉認為,在房價止跌上漲有壓力下,小部分需求的恐慌入市可以支持成交量繼續放大20%左右,由此繼續推高成交量。
“我們了解到, 7、8月開發商淡季推盤量較小,預計成交量可能環比回落。但全年成交量最高點在 9、10 、11月的可能性非常大。”張大偉分析預測,目前政策仍存在進一步放松空間。“特別是下半年可能再次降息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信貸如果松動,其對市場的影響作用將非常大。”
對此,其他市場人士卻不以為然。
“目前樓市的暫時回暖,主要依賴首次置業的剛性購房需求的釋放,如果只依賴這類購房需求,那么目前新房和二手房市場的交易量規模很難延續至8月份。”胡景暉認為,隨著下半年新增購房需求量的不足,三季度后半段開始樓市成交量仍有再度陷入低谷的可能。
專家認為房地產“嚴冬”已過
雖然業內人士對于樓市未來成交量走向存在一定分歧,但卻普遍認為,樓市目前已走出低谷。
“通過我們測算,信貸和金融政策占房地產調控實際效果的50%,在央行降息、房貸利率下調等政策陸續出臺后,緊縮房地產的政策會被削弱50%-75%。”近日在北京“高和萃”中國城市化發展論壇上,北京科技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著名經濟學家趙曉一語驚人。趙曉認為,房地產“寒冬”已經過去,但是高庫存會依然壓住房價大幅上漲。
趙曉分析表示,今年以來首套房貸利率下調,相當于房價下降,對房地產市場回暖作用非常明顯,而未來金融政策有可能進一步寬松,促使房地產繼續回暖。
然而,趙曉同時認為,由于開發商仍面臨去庫存的壓力,且樓市供給局面與過去相比發生了變化,房價將不再出現2009年、2010年似的暴漲。
而北京中原地產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京滬廣深四大一線城市的庫存住宅套數為222450套,環比5月底的232630套,下調了4.4%。在市場好轉的影響下,去庫存的速度明顯加速,這將影響市場在售和新入市項目的定價。
“以北京為例,庫存可售住宅套數從3月27日的90556套,下調到目前的81587套,庫存已經降低了10%。”張大偉說。
然而,目前市場雖有松動,但是限購、限貸依然指向投資需求入市,這會繼續壓制樓市全面回暖,樓市“軟著陸”或是最佳結果。
正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所言,今年要穩增長,內部的不確定性主要來自房地產市場。一種可能算是理想的狀態,就是堅持當前調控政策不動搖,使一線大城市中部分泡沫明顯的地區價格有一定幅度回落。即,以時間換空間,謹慎保持“脆弱的平衡”,逐步實現房地產市場的軟著陸。(⊙記者 于祥明 ○編輯 宋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