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規劃,2013年貴州茶園面積將增至全國第一,2015年將達到700萬畝。一個茶葉大省正逐步興起。
不過,面對貴州蓬勃發展的茶產業,貴州的專家和業界都表達出了一些擔憂。
中國國際茶業博覽會評委、貴州省茶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黃偉告訴記者,貴州有獨特的氣候、土地等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茶產業的路子是對的,這幾年的實踐也證明,農民在茶產業迅速發展中得到了實惠。“成為中國茶園面積最大的省份,只要擴大種植面積就能很容易做到,但目前貴州茶界的人才、品牌以及銷售渠道等,都不足以支撐這個‘第一’,將來很有可能成為貴州茶產業發展過程中的隱憂。” 黃偉說。
黃偉告訴記者,雖然貴州綠茶在行業內名氣很高,但在國內市場上流通的貴州品牌卻很少,貴州生產的高端春茶三分之二都在省內消化,對外銷售渠道不暢、缺少省外市場支撐,貴州茶銷售壓力巨大。
據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統計,目前全球每年茶葉的總需求量約為300萬噸,而供給量已達350萬噸左右,貴州作為中國重點茶區,在新建茶園全面進入豐產期后,將面臨產能過剩的壓力。
貴州某茶業公司流河渡口加工廠廠長楊玉忠介紹,貴州省茶產業起步晚、技術差、設備舊,與外省有相當的差距,茶園的利用率也很低,一般只采摘春茶中的獨芽、一葉一芽和二葉的茶青,產量僅占全年的10%至20%。此外,在茶葉標準上也不完善,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品牌創建面臨困擾。楊玉忠說,他們這個年銷售近億元的企業,在貴州眾多茶葉企業中規模相對較大,但高端春茶也多數是在省內消化,外銷比例很小。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