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很有可能成為中國的4G元年。
5月6日,業內傳言再起:4G牌照將于5月17日“世界電信日”發放。雖然這一消息并沒有進一步的官方消息佐證,但工信部部長苗圩在兩會期間接受媒體采訪時已經透露:“4G牌照有望年內發放。”
運營商中最為積極的中移動通信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移動”)亦已招標首批4G商用手機,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通”)和電信集團公司(以下簡稱“電信”)則相對淡定。臨近4G牌照發放,中移動苦等四年之后,已經迫不及待開始“搶跑”,要在4G時代重當真正的老大。
三大運營商的不同姿態,或將影響中國的4G版圖。
三大運營商的路線之爭
中移動的搶跑已經攪動了4G態勢,聯通和電信私下里也開始緊張,因為4G的發展還有“路線”之爭。
中移動的無牌搶跑、4G快行,與牌照發放的臨近密切相關。但4G牌照該怎么發?三大運營商老板相繼在各種場合開始傳達“自己的心聲”。
3G時代,三張牌照,聯通的WCDMA使其一下步入全球主流運營商行列,電信的CDMA2000也有同盟軍,中移動的TD制式就是其成為“孤家寡人”的根本原因。所以,中移動董事長奚國華[0.00%]已經公開說到,4G的核心關鍵就是頻率。
中移動不愿意在4G時代繼續獨扛 “TD大旗”。據消息人士透露,中移動除了加大4G建設、商用體驗之外的另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努力讓TD-LTE成為聯合標準制式,“如果我們成為‘少數’,無論我們多努力都難以取得成功。”這句來自中移動內部郵件中的話在業界引發了諸多討論。
LTE是TD和WCDMA從3G向4G演進的主流技術,包括TDD-LTE和FDD-LTE兩條演進路線。對應來看,TD的下一步就是TDD-LTE,而WCDMA演進的方向則是FDD-LTE。
3G時代,TD與WCDMA各有不同,但到了4G時代,FDD-LTE與TDD-LTE已經可以實現融合。TD技術論壇秘書長王靜認為,標準的融合有利于4G發展,實現產業的多贏。第一,雙方在技術層有近90%的一致性,從共同研發、降低研發成本、增強規模效應來講,對制造商是有利的;第二,融合后TD產業鏈與FDD產業鏈一樣廣泛而強大,運營商也將因此獲益;第三,從終端用戶體驗來說,融合的網絡能做到對全球資源的有效利用,帶來漫游、終端應用等方面的便利。
去年10月,工信部相關負責人在“2012世界電信展”上表示,中國政府已經明確將2.6GHz頻段(2500-2690MHz)共計190MHz的頻率采用TDD方式劃分。這是中國首次明確TD-LTE頻譜的規劃方案。
政府方面對TD-LTE的明確表態讓電信和聯通有點坐不住了。常小兵前不久在香港出席2012年業績發布會上終于明確表示:“經過管理層的研究,聯通將堅定不移走現有技術路線,即FDD制式的4G網絡”。
常小兵強調,聯通沒有理由要同時經營FDD與TDD兩種制式的4G網絡,聯通會透過技術平滑演進,將現有3G基站升級至4G。聯通已經連續四年投資過大,去年的資本支出高達159億元,不過以后這種大手筆將成為歷史,常小兵表示,今后即便是為了投資4G網絡的建設,也會將總開支控制在128億元以內。常小兵試圖用避免重復投資打動有關部門。
與聯通相比,電信的選擇就非常糾結,因為電信的3G制式CDMA EV-DO并不支持向FDD和TDD進行平滑過渡。這已經注定電信要上馬4G,必須新建一張網。
選擇出現了,電信是選擇FDD-LTE,還是選擇TDD-LTE呢?前者與聯通結盟,站在全球主流標準之列,后者與中移動結盟,讓中移動不再“孤獨”。中移動一直強調不能成為“少數”,其實明顯是在對電信放話,拉攏電信。
臨近4G牌照發放,電信也不得不表態。電信董事長王曉初近日在2012年業績發布會上公開表示:“電信希望獲得FDD LTE牌照,如果政府部門不發給FDD LTE牌照,電信會考慮向中移動租用網絡,甚至與其他具備TD技術的運營商共建TDD網絡,因為相信合作較單獨建設更具效率。”
電信的態度其實已經明確,希望站在全球主流行列。
三大運營商的老大已經表態,但結果如何,尚未可知。
4G時代的核心競爭力
4G標準的融合,為中移動提供了超越3G的發展機會,中移動的搶跑勢在必行。
愛立信(中國)通信有限公司高級系統市場經理張森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從標準發展的角度來看,FDD-LTE和TDD-LTE在技術規范上存在非常大的共通性和統一性,這樣無論是在系統側和終端側都能比較容易且低成本地實現對FDD和TDD雙模支持。另一方面,從商業前景來看,采用TDD-LTE和FDD-LTE共用平臺還將帶來規模經濟優勢。
瑞銀分析師張宇認為,對中移動來說,TDD-LTE與FDD-LTE的融合,TD標準將不再孤獨,可以和全球主流的“準4G標準”融為一體,而且因為在頻譜資源等方面的優勢,還很有可能成為運營商中的領先者。
設備廠商面對TDD-LTE與FDD-LTE的融合也做足了準備,在系統層面,愛立信可以支持不同的升級路徑,在終端方面,高通也明確支持TD-LTE。高通高級副總裁兼首席營銷官Anand Chandrasekher表示,未來高通所有的LTE芯片都會支持TDD-LTE與FDD-LTE的多模。
3月25日,中移動大手筆啟動4G終端采購計劃,總數為124萬部,其中90%為MIFI和CPE,另10%為數據卡。MIFI是一種集成了4G 服務的無線路由器,CPE則是一種可將4G信號轉換為WIFI信號的無線設備終端。招標中的4G智能手機雖然僅1萬部,但卻引來中興、華為、酷派、三星等國內外手機廠商競標。一位業界人士分析,廠商們看中的不是這次標的,而是4G產業的大蛋糕。
據了解,中移動2013年將集采80萬部MIFI左右,LTE數據卡12萬部左右,CPE 32萬部左右。如此來看,總量為124萬部,MIFI、數據卡、CPE需求比例結構大致為65:10:25,是2012年已采購的7.7萬部的十幾倍,且具體采購量有可能還會增大。
TD-LTE是中移動一定會采用的4G標準,因而中移動已經開始放手為4G商用做好一切準備。據中移動總裁李躍稱,2013年TD-LTE有望進入商用元年,預計TD-LTE基站規模超過20萬個,預計幾年之后TD-LTE終端將形成千億元的市場規模。
對4G時代的競爭核心,苗圩強調的是兼容、互聯互通,當用戶拿著聯通的手機去打移動的客戶,用戶感覺不到有什么不同,實際上不同運營商的后臺是要互聯互通,要相互結算,有一整套的管理體系和運行機制做保證。
流量經營避免成為管道
面對4G標準選擇的“三國殺”,一位業界分析人士感嘆:4G時代,移動互聯時代,運營商的最大考驗是如何不淪為管道,制式的選擇還那么重要嗎?
運營商在4G時代集體面臨著一個更加糾結的難題,那就是OTT業務。4G帶寬更寬、速度更快,OTT業務必將會有更大的發展。3G時代運營商已經快淪為管道了,4G時代這個挑戰豈不是更大?
如何應對微信等互聯網業務的沖擊,才是運營商的當務之急。據中移動研究院資費研究團隊的一份統計,美國的Verizon、日本的NTT DOCOMO等提供的4G套餐中,已經提出了語音、短信不限量,或者網內不限量的服務。
所以即使沒有微信的替代,運營商自身也必須完成從傳統語音向數據業務的轉型。某種程度上,微信帶來的巨大流量正幫助運營商轉型。
中移動研究院院長黃曉慶表示,并不用擔心運營商未來的生存空間。“只要把移動網絡做好,就能生存下去。如果進一步在互聯網上有所突破,就能更好地發展下去。”黃曉慶表示,運營商未來ARPU(單用戶單月收入貢獻)的增長,一定是來自于數據。比如Verizon在啟用4G之后,網絡流量、ARPU和整體收入也都獲得了快速提升。
如奚國華所言,如何做好“流量經營”,如何實現運營商在移動互聯時代的轉型,這需要更多的思考。
更長遠來看,運營商和移動互聯網企業的合力發展之下,讓中國企業更多地走向國際,成為移動互聯行業的國際領頭羊,這更需思考。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