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盛青紅 深圳報道
公募行業由“圍城里的戰爭”發展至全面競爭時代,一場關于券商爭奪公募業務的故事才開始上演。
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5月下旬證監會邀請20余家券商參與了有關公募業務開展等內容的座談會,券商開展公募業務有三個不同的途徑。
上述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從會上監管部門的傾向來看,基金部希望券商以控股基金公司的形式開展公募業務。”
券商或展開新一輪對基金公司控制權的爭奪戰。
公募成戰略業務
6月3日是《資產管理機構開展公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暫行規定》(下稱《暫行規定》)實行后的首個工作日。根據規定,符合條件的證券公司可在《暫行規定》實施后申請開展基金管理業務。
據記者調查了解,對于公募業務,很多證券公司勢在必得。第一創業證券、國信證券、招商證券[微博](12.93,-0.02,-0.15%)、廣發證券(13.73,-0.09,-0.65%)、廣州證券等均在備戰公募業務。
“公募業務涉及的法律規定很多,我們正在進行相關合規建設、制度建設、系統建設等。”第一創業證券內部人士告訴記者。
另外記者從招商證券內部人士處了解到,招商證券也正在籌備公募業務的申請,但對于以何種架構形式開展公募業務仍在探討中。“具體開展方式仍在規劃中,不方便透露。”招商證券資管部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廣發證券表示可能將以控股基金公司的形式開展公募業務。”前述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了部分參與座談會券商的意向,“國信證券、安信證券或準備以資管子公司的形式申請公募業務資格。”
不止實力強大的券商對公募業務虎視眈眈,中小券商對公募業務也是摩拳擦掌。“我們也一直在籌備公募業務的申請,但目前還沒向證監會遞交申請材料。”廣州證券資管部相關人士告訴記者。
“短期來看,公募業務不是券商的主流業務、創利業務,但長期來看,是券商的戰略性業務,有利于券商進入到財富管理全業務鏈中。”深圳一大型券商資管部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國泰君安證券[微博]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顧頡認為,開展公募基金業務后,對產品的公開宣傳將有力于證券資產管理機構更好地實現“業績好→形成口碑→吸引投資者申購”的良性循環,進一步打造和提升公司品牌影響力,并且是券商資管再一次擴寬服務對象的機遇,使證券資產管理業務有了更廣闊的用武之地。
證監會主席助理張育軍在上述座談會上也強調“券商要從戰略高度重視公募業務”。
張育軍表示,在創新業務之前,證券公司只有保薦、經紀、自營三項主體業務,創新后增加了融資融券、資管、投資咨詢等三項業務,現在借助基金法修改的契機,爭取到公募業務,我們支持證券公司進入資管業務全產業鏈。“借去年一法兩則的頒布推動資管業務的創新、借基金法的修改打開公募業務和托管業務的缺口,都是圍繞做大做強資產管理業務這一具有深遠意義的戰略目標。”
掀基金控制權爭奪戰
記者從上述知情人士處了解到,券商開展公募業務有三條路徑:一是券商將派駐人員從參股基金公司撤回,由母公司持有公司公募業務牌照,以獨立一級部門形式開展公募業務;二是設立資管子公司,比照基金公司管理模式,在子公司下設立獨立公募業務部門,開展公募業務;三是控股基金管理公司,將母公司和基金公司公募牌照合而為一,將現有資管大集合整合入基金管理公司。
根據記者調查了解,“以獨立一級部門形式開展公募業務”券商參與積極性不高。“在證券公司設立平行于資管部的公募部門,不僅涉及到部門之間的利益平衡,還涉及到防火墻設置問題,比較復雜。”前述深圳大型券商資管部負責人向記者分析。
“從會上兩個監管部門的傾向來看,基金部樂見券商以控股基金公司的形式開展公募業務,機構部樂見以資管子公司的形式開展公募業務。”前述知情人士告訴記者。
根據記者統計,目前券商已設立資管子公司的僅有東方證券、國泰君安、浙商證券、光大證券(13.74,-0.04,-0.29%)及海通證券(11.76,-0.04,-0.34%),興業證券(11.35,0.03,0.27%)資管子公司仍在證監會排隊等候審批;而參股或控股基金公司的券商有41家,其中15家券商持有基金公司股權的比例恰恰為49%。
隨著去年9月公布的《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辦法》放開了主要股東的“49%”持股線,券商或更傾向于控股基金公司來參與公募業務。
券商對基金公司控制權的籌謀從待審批基金公司上可見一斑。據證監會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在排隊待批的基金公司數量為7家,其中5家大股東為券商,如中信建投證券持有中信建投基金55%股權、華福證券持有華福基金76%股權、國開證券持有國開泰富基金66.7%股權、華西證券持有華西群益基金51%股權、湘財證券持有湘財三星[微博]基金60%股權。
中信證券(12.89,0.01,0.08%)在49%持股紅線政策放開后,積極將華夏基金[微博]10%股權再次探入囊中,這激發了市場對于其他券商接下來的行為產生了更多的猜想。
“招商證券是否會效仿中信證券將前期忍痛割讓的博時基金[微博]股權重新買回來”的疑慮在市場瘋長,而博時基金總經理何寶離職,空缺職位由招商證券吳姚東接任的傳聞讓市場更傾向于認為招商證券控股博時基金是遲早的事。
招商證券目前持有博時基金49%的股權和招商基金45%股權,此前一度持有博時基金76%股權,迫于內資基金公司主要股東持股比例不超過49%的規定,被迫減持了博時基金部分股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